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高路已穷,倏尔逢兰若。
落日老僧闲,支颐古松下。
缓步入禅庭,苔苍但萧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与友人永叔子聪游历嵩山峻极寺时的场景。首句"山高路已穷"展现了他们攀登至高山之巅,路途艰辛但终于到达的意境。接着,"倏尔逢兰若"意为忽然遇见了一座寺庙,"兰若"常用来指佛寺,给人以意外惊喜的感觉。
"落日老僧闲"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夕阳西下,老僧悠然自得,体现了禅寺的清幽和僧人的超脱。"支颐古松下"则进一步刻画了老僧的形象,他倚靠在古老的松树下,显得深思而从容。
最后两句"缓步入禅庭,苔苍但萧洒"写诗人和朋友缓缓步入禅寺庭院,满地青苔虽略显荒凉,却更显出庭院的静谧和禅意。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僧人生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境之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相期物外游,共醉仙坛石。
举手薄高穹,清风生两腋。
都忘尘世烦,笑傲聊为适。
度岭失群山,千峰出天际。
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
胜事谁与同,芬然有兰蕙。
玉洞倚霞壁,天窗露微明。
骖鸾去不返,啼鸟空相惊。
万木自亏蔽,扪萝复谁情。
幽石称捣衣,捣衣人不见。
云缨白飘飖,岩树长葱茜。
犹应寒夜中,山月来铺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