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逢春十三首(其十一)

年老逢春莫惜狂,惜狂无那兴难当。

园林恰到恶明媚,风雨便多闲中伤。

花等半开宜速赏,酒闻才熟便先尝。

大都美物天长惜,非是吾侪曲主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年纪大了遇到春天也不要过于放纵,因为过度的狂放会让人难以承受兴奋。
园林景色虽好但过于明媚,风雨来袭时反而会让人在闲暇中感到凄凉。
花朵半开时最适合欣赏,美酒刚酿好就应先品尝。
美好的事物上天常常吝啬,而非我们擅自强求的结果。

注释

年老:指年纪大。
逢春:遇到春天。
莫惜:不要吝惜。
兴:兴致。
园林:花园或庭院。
恶明媚:过分鲜艳。
风雨:风雨天气。
闲中伤:在闲暇时感到哀伤。
花等半开:花朵尚未完全盛开。
宜速赏:适宜快速欣赏。
酒闻才熟:酒刚酿好。
便先尝:就应先品尝。
大都:大多。
美物:美好的事物。
天长惜:上天吝啬。
吾侪:我们这些人。
曲主张:擅自主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年老逢春十三首》中的第十一首,主题围绕着老年人对春天的感悟和享受。诗人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情趣的珍视。

首句“年老逢春莫惜狂”,劝诫老年人在春光中不必过于拘谨,应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展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精神风貌。然而,“惜狂无那兴难当”又暗示了即使想要放纵,但身体和心境已难以承受过度的激情。

接下来两句“园林恰到恶明媚,风雨便多闲中伤”,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揭示了春天易逝的特性,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往往伴随着风雨的侵扰,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淡淡的哀愁。

“花等半开宜速赏,酒闻才熟便先尝”这两句,诗人倡导及时行乐,强调抓住眼前的美好事物,不论是盛开的花朵还是醇香的美酒,都不应错过最佳的欣赏和品味时刻。

最后两句“大都美物天长惜,非是吾侪曲主张”,诗人感慨大自然的恩赐,认为美好的事物往往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而非人力所能强求,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老年生活态度的转变,既有对春天的热爱,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寓教于乐,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十)

年老逢春兴未收,愿春慈造少迟留。

既称好事愁花老,须与多情秉烛游。

酒里功劳闲汗马,诗中罪过静风流。

东君不奈人嘲戏,僝僽花枝恶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九)

年老逢春莫厌频,更频能见几回春。

须将酒盏强留客,却恐花枝解笑人。

世态不堪新间旧,物情难免假疑真。

谁云梁燕多言语,此个深冤都未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八)

年老逢春春莫悭,春悭不当世艰难。

四时只有三春好,一岁都无十日闲。

酒盏不烦人诉免,花枝须念雨摧残。

却愁千片飘零后,多少金能买此欢。

形式: 七言律诗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七)

年老逢春春莫厌,春工慎勿致猜嫌。

红芳若得眼前过,白发任从头上添。

雨后艳花零泪颗,风馀新月露眉尖。

轻醇酒面斟来凸,举盏长忧不易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