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皇帝赵构所作,名为《文宣王及其弟子赞》。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扬先贤之德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对理想君子的美好品质和德行的描述。
“惟子有道,天与异容。”这两句表明只有具备道德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特别恩泽,彰显其不凡之处。这里的“异容”指的是超出常人的尊贵或美好。
“状虽云恶,德则其丰。”这一句强调了即便是外界对此君子的评价可能有诽谤和非议,但他的德行却是充沛无比。这里的“状”指的是外在的形象或名声,而“德”则是内在的品质。
“南止江沱,学者云从。”这两句描绘了学子们向往并追随这种君子的场景。“南止”意味着向南方学习之地进发,因为古代中国将南方视为文化和文明的象征。而“江沱”则是指长江之滨,常被用来比喻学术与文化的源头。这里描述的是学者们云集一堂,向往并追随这位德行高尚的人物。
“取士自兹,貌或非公。”最后两句表达了选才不拘泥于外表,只要是真才实学就能被选拔的理念。“自兹”意为从这里,即从这些具有道德之人中去选拔人才。这里强调的是,不以貌取人的原则,真正的才子可能外貌平平,但其内在品质却足以为国家所用。
整首诗通过对君子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人物品格和德行的追求,以及对人才选拔标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