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三首(其一)

马头春向鹿头关,远树平芜一望闲。

雪下文君沾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

江楼客恨黄梅后,村落人歌紫芋间。

堤月桥灯好时景,汉庭无事不征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春天的马头指向鹿头关,远方的树木和草地一片空旷宁静。
雪花飘落在文君饮酒的街市,云雾缭绕在李白读书的山峦。
江边楼阁里的旅人遗憾已过黄梅时节,乡村间的人们在紫色芋田中歌唱。
堤岸月色与桥上灯火构成美妙景色,汉朝朝廷太平无战事,不需征伐蛮族。

注释

马头:指代地名,可能表示行进的方向。
鹿头关:地名,可能是一个关隘。
远树平芜:远处的树木和草地。
一望闲:视野开阔,显得悠闲宁静。
文君:西汉时期卓文君,这里借指有诗意的酒市。
李白读书山:李白曾隐居读书的地方,象征着文化气息。
江楼:江边的楼阁。
黄梅后:指黄梅雨季过后。
紫芋间:紫色芋头田,描绘乡村田园景象。
堤月:江堤上的月色。
桥灯:桥上的灯光。
汉庭:汉朝朝廷。
无事:太平无战事。
征蛮:征伐蛮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和人们在其中的情景。开篇两句“马头春向鹿头关,远树平芜一望闲”,通过对山川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春意盎然但又不失宁静与悠闲的场景。“雪下文君沾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则是借助历史文化名人来渲染诗意,表现出诗人对古代文学巨匠们在风雪中品酒、读书的浪漫情怀。接下来的“江楼客恨黄梅后,村落人歌紫芋间”,通过对江边楼阁游子与村间乐声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堤月桥灯好时景,汉庭无事不征蛮”则描绘了一幅夜晚河堤上的温馨图景,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边塞未宁的忧虑。这里的“征蛮”暗示了国家可能面临的外患问题。

整首诗语言平和自然,意境丰富多彩,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更融入了历史文化元素和生活情感,以及对社会时事的微妙思考。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蜀中三首(其二)

夜无多雨晓生尘,草色岚光日日新。

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

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

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蜀中三首(其三)

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

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

窗下斲琴翘凤足,波中濯锦散鸥群。

子规夜夜啼巴树,不并吴乡楚国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蜀中春日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蚁酒冲愁肺,却忆渔蓑覆病身。

何事晚来微雨后,锦江春学曲江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蜀江有吊

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

徒将心体国,不识道消时。

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

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