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一)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我在旅途上疲于疾风急流,停下船桨想要寻找渡口。
只听到《瓠子》的歌声空荡荡地传来,引发了我深深的感伤和孤独。
初夏时节桑叶繁茂,浓密的树荫下流淌着长长的溪流。
养蚕种田都有固定的时令,田野间没有一个闲人。
我靠近水面嬉戏打渔砍柴,遥望山峦怀念隐居的生活。
又有谁能离开这京城洛阳,面对风尘满面、身心憔悴。

注释

湍:急流。
辍:停止。
瓠子:古代歌曲名,常引申为哀愁之音。
感慨:因感触而情绪波动。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桑叶肥:形容桑叶生长茂盛。
秾阴:浓密的树荫。
蚕农:养蚕和种田的人。
田野无闲人:人人忙碌,无暇休息。
渔樵:捕鱼砍柴的人。
隐沦:隐士,向往隐居生活。
京洛:京城洛阳。
憔悴:形容面容瘦弱、精神疲惫。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旅行时的孤寂情怀。开篇“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两句,设定了一种疲惫不堪、停泊询问渡口的情景,通过“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接下来的“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描绘出夏日景象,桑叶繁茂、树荫浓密,形成了一种悠闲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诗中的“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则是对农事活动和农村生活的一种描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人们对劳作的投入。紧接着,“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两句,则将诗人的目光引向自然景观,通过与水边渔夫的交往和对远方山峦的眺望,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京城生活的怀念,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感。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郁色彩和深沉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二)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三)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

辍榜聊问之,荅言尽终始。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

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

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

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其一)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

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

子孙成行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身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愁苦。

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

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形式: 乐府曲辞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