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投止承恩寺见壁上蕺山先生题字知为其旧寓也正襟览之

草莽孤臣剧可怜,僧寮一榻坐凄然。

中枢学禁方封进,淮帅弹章又至前。

空有精诚感刺客,谁将血泪达穹天。

百年末学重过此,肃拜如闻謦欬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名为《白下投止承恩寺见壁上蕺山先生题字知为其旧寓也正襟览之》。全诗通过描绘一个孤臣在寺庙中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忠诚与正义的呼唤。

首联“草莽孤臣剧可怜,僧寮一榻坐凄然”,开篇即以“草莽孤臣”自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作为边缘人物的孤独与悲凉。身处僧寮的一榻之上,诗人内心充满了凄凉与无奈,这种情感的直接流露,让人感受到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颔联“中枢学禁方封进,淮帅弹章又至前”,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处境。这里可能暗指政治上的压力与挑战,中枢的学禁与淮帅的弹章,象征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与责难,诗人似乎在面对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感到孤立无援。

颈联“空有精诚感刺客,谁将血泪达穹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与真诚的情感,却似乎无人能理解或传达他的心声至高处。这句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困境,也隐含了对社会公正与道德价值的呼唤。

尾联“百年末学重过此,肃拜如闻謦欬传”,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回顾历史,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敬仰。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对知识与道德的追求,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使得他的形象更加高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寓意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忠诚、正义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个人命运的普遍关怀。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过石斋先生正命处诗以吊之

漳海精忠薄九霄,我来三吊大中桥。

降臣蒙面终无赖,义士同心不可挠。

闽峤山川增卓荦,孝陵风雨已萧寥。

洞玑绝学谁窥见,天挺应推百世豪。

形式: 七言律诗

从朝天宫谒孝陵

钟阜衣冠是与非,朝天弓剑更传疑。

难寻玉匣珠襦地,但见神功圣德碑。

开国谅无惭汉祖,嗣孙底是学曹丕。

当年可笑山陵使,乱命何人为弼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报恩寺

为报高皇罔极恩,漫言当璧眷先殷。

育王岂有除奸助,道衍终成佐命勋。

十族固应勤忏礼,三征终莫解尘氛。

碽妃别抱无穷恨,尊号曾无配享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笪桥有百岁老人为予指海岸先生正命处

倔强仪曹一散郎,不随崩角拜名王。

南天半壁凭孤掌,西竺三忠共耿光。

先世渊源馀旧墨,吾乡俎豆志甘棠。

金刚西目应长在,钟阜神灵助激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