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六和塔归觚庵偶成

何因分觉妄,渐喜断知闻。

佳客来如燕,晨炊错认云。

一凉秋到骨,幽极鹭能群。

剩有登高眼,悠悠送夕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六和塔返回至觚庵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何因分觉妄,渐喜断知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世俗杂念的逐渐远离,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接着,“佳客来如燕,晨炊错认云”则以燕子的轻盈和晨炊的模糊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颔联“一凉秋到骨,幽极鹭能群”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意与深邃的宁静,白鹭在这样的环境中聚集,更添了几分生机与和谐。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尾联“剩有登高眼,悠悠送夕曛”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一颗向上的心,欣赏并享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夕阳的余晖缓缓落下,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的开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丁巳重九日登烟霞洞读仁先六截句感赋即赠

归云如箭山如马,直压钱江出胯下。

纷纷朝暮乱雨晴,洞口黄花无一把。

去年龙井看落日,秋色招人荐尊斝。

一年容易君南归,心自沉冥气潇洒。

入山以后无甲子,我与秋山共清暇。

伤高回面参古佛,顽石嵯蛾钟磬哑。

君知此意得真象,无主秋光任挥写。

蒲团题记六重阳,攀天留待重来者。

形式: 古风

七里泷登西钓台吊谢皋羽先生

山川以人重,风日信清美。

子陵有钓台,遂专桐庐水。

盘曲七里泷,舟行如瓮底。

当年蹈海人,晞发曾经此。

天在万山中,阳乌匿葭苇。

一恸上西台,残年哭知己。

人间果何世,来日殊未已。

空存汐社名,留作沧桑纪。

我来九月暮,拍拍凫雁起。

孤筇与夕照,萧瑟同千里。

伤高莫回首,临流先洗耳。

难酬烈士心,悠悠阅众死。

西风飒然来,归去吾衰矣。

形式: 古风

登葛岭初阳台

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

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

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

形式: 古风

韬光寺

同在山光中,奇峰不足数。

绝顶名韬光,万象待吞吐。

我从灵隐来,幽境出廊庑。

剖竹引泉流,扪萝接虫语。

含霜众壑阴,冲风一雁举。

欲穷抢海观,惟见颓阳俯。

窗然入钟界,拨雾迎寒杵。

洪声起何世,激荡成今古。

生平哀乐情,聊借湖山补。

不学春游人,纷纷论晴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