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稚川山水为桂林郡守孙伯贞赋

郭熙之后有稚川,妙画往往人争传。

醉来乘兴扫轻素,笔下萧飒生云烟。

天台雁荡宛相似,仙楼佛阁纷满前。

春风瑶草发幽涧,暮雨藤萝垂古阡。

危桥半空度羸马,断崖千尺飞寒泉。

扁舟一叶欲何往,人家多住沙岸边。

牛羊鸡犬自成趣,武陵何必求神仙。

我亦平生好清致,出山自笑归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罗浮东望心悠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题为《罗稚川山水为桂林郡守孙伯贞赋》。诗中描绘了罗稚川的山水画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以及画中蕴含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诗的开篇即点出了罗稚川在艺术上的地位,继郭熙之后,其画作广受赞誉,流传甚广。接着,诗人描述了画家在酒后的兴致中挥毫泼墨,笔下的山水仿佛云烟缭绕,生动而富有韵律感。天台山与雁荡山的景象被巧妙地融合于画中,仙楼佛阁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春风拂过,瑶草在幽涧中绽放,暮雨中的藤萝垂挂于古道旁,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危桥上,瘦弱的马匹缓缓前行,千尺断崖间,寒泉飞流直下,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扁舟一叶,飘荡在水面上,似乎在探索未知的远方,而岸边的人家、牛羊鸡犬则构成了和谐的生活场景,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罗稚川画作的赞叹之情,认为无需去寻找虚构的仙境,眼前的山水已足够令人向往。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亲临山水之美的遗憾,但通过这幅画作,他得以在心中悠然地“东望”罗浮山,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罗稚川画作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去来图为岑太守赋

渊明先生冠世贤,志节凛凛能俱全。

江左文章日萎薾,楚声独数归来篇。

归来三径喜犹在,未应环堵成萧然。

柴桑酒熟巾可漉,菊花满眼黄金钱。

阳秋特书晋甲子,清风一枕羲皇天。

图中丰采虽恍惚,平生心事谁能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哀余淮南

安庆城,何其长。城北山兀兀,城南水汤汤。

下流带闽浙,上流襟江湘。

余侯昔日守此邦,遭时孔艰多陆梁。

群凶倡乱陷淮楚,贼锋远来谁敢当。

余侯仗义思报效,日夜并力修城隍。

许国何曾顾家室,奋刀直欲歼豺狼。

手提精兵才半万,身作藩维蔽一方。

屡陈忠义激将士,闲引诸生升讲堂。

人人思奋不携贰,奈时不支良可伤。

贼围四面势愈亟,扶病裹创赴敌场。

檄书不通外无援,困守孤城经七霜。

阖门节义古来少,应为世道扶纲常。

圣朝有诏重褒美,复敕立庙长淮傍。

睢阳淮南与浔阳,千秋万古同流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哀李江州

元纲告衅天柱倾,太白夜夜摇光晶。

陈胜之徒起相继,首陷颍蔡次鄂荆。

浩浩妖氛塞天地,不意来薄浔阳城。

浔阳江淮一保障,李侯忠义能支撑。

完城练卒矢杀贼,君臣义重视死轻。

十万红巾夜飞渡,晓觇山前皆贼营。

羽书沉沉烽火急,霜露肃肃边笳鸣。

挺身大小百馀战,斩刈无算贼胆惊。

鼓鼙无声日光薄,阴风西来膏血腥。

奈何中外失救援,皇天后土呼不应。

挥戈跃马决一战,临终骂贼口不停。

英英烈气排山岳,落落芳名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不死,侯今虽死犹如生。

我来泊舟谒祠下,奠以寒泉荐菊英。

坐招五老歌楚些,山光水色含馀情。

形式: 古风

过浯溪读磨崖碑

禄儿搆难陷两京,乘舆西幸九庙惊。

河东二十四列郡,曾无一人如杲卿。

汾阳淮南信英杰,义旗指挥僭伪平。

东宫即位在灵武,乾坤再造海宇清。

二圣重欢意方洽,两宫流言吁忍听。

元子文章严且简,太师笔势纵复横。

我时泊舟断崖下,寻读石刻半灭明。

摩挲不尽千古意,东风吹雨天冥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