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水石榴枇杷图(其一)

凉风萧飒红锦裳,翠袍渐染胭脂香。

琅玕枝重压欲折,青女欲拆珍珠囊。

金钢碾碎鸦鹘石,绛绡迸出玲珑色。

葡萄酒尽蔗浆空,一颗灵丹透诗骨。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石榴在秋风中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石榴的形态、色泽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凉风萧飒红锦裳”,以“凉风”开篇,营造出秋季的凉爽氛围,接着以“红锦裳”形容石榴的果实,形象地展现了石榴鲜艳的红色,如同华丽的锦衣,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翠袍渐染胭脂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石榴果实逐渐成熟的过程,翠绿的外皮上渐渐染上了胭脂般的香气,暗示着果实的成熟和香气的浓郁。

“琅玕枝重压欲折,青女欲拆珍珠囊”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石榴枝头果实累累的情景,仿佛是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想要打开包裹着珍珠的囊袋,展现出果实的珍贵与诱人。

“金钢碾碎鸦鹘石,绛绡迸出玲珑色”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石榴果实被切开时的情景,犹如金钢碾碎坚硬的石头,绛红色的果肉如丝般迸出,呈现出玲珑剔透的颜色,形象地展示了石榴的鲜美与质感。

最后,“葡萄酒尽蔗浆空,一颗灵丹透诗骨”两句,以葡萄酒和蔗浆的比喻,强调了石榴汁液的甜美与滋养,同时“灵丹”二字赋予了石榴以神秘色彩,暗示其具有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使得整首诗在赞美石榴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榴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王若水石榴枇杷图(其二)

东州奇花凌早寒,吴山月廊夜半酣。

何人误作上林赋,病骨却思黄蜡丸。

同时不数杨家果,三寸吴湘空万颗。

会须载酒醉西园,一树黄金压枝堕。

形式: 古风

并笛图

被里鸳鸯春睡足,蛾眉补尖凝黛绿。

沉香亭下鹿眠花,倦倚东皇吹紫玉。

翠鬟亸香薰柘黄,左拍酥肩右按腔。

宫娃张板候节下,花奴缓舞随声扬。

流宫变羽都在口,纵横半借君王手。

就中一指忽差移,风惊别调凄凉久。

蜀江烟水接华清,并辔何如并笛情。

可怜一曲升平调,弄作鸾铃哀怨声。

形式: 古风

为张佥宪题画松

九疑山中十八公,元气结聚非人工。

精求本许周庙致,偶遇不受秦人封。

寒来暑往年华暮,酷月蒸林雪围布。

柔芳弱蔓几枯荣,老干槎牙只如故。

东风吹和春雨零,萋迷碧草连根青。

野猿林鹤相对晚,时有山人寻茯苓。

东阁同心美如玉,音信寥寥渭如澳。

金粉香飘花上黄,虬须紫簇枝间绿。

采花酿酒枝插头,仰援紫藟俯碧流。

盘根错节终不试,犹胜野断横中沟。

枝头满,酒盈瓮,为君起舞冈陵颂。

造化生材会有期,莫入丁生醉时梦。

形式: 古风

尹编修家山图

泰和城外云亭乡,逢原书屋遥相望。

东园别墅图书静,恩庆高堂雨露香。

堂中才子金闺客,身在云霄志岩泽。

一路寒山万木秋,满林风雨孤琴夕。

閒来杖策蹑龙岩,绝壁飞来紫翠涵。

笔架峰前寻药草,城头岭上望秋潭。

日斜回首先公墓,双凤迥峦拥高树。

童子曾闻鹤吊年,居人尚识牛眠处。

红尘满路世悠悠,得失荣枯共白头。

清风明月不须买,宝马朱轮空自忧。

君不见平泉庄上生禾黍,金谷园中绝歌舞。

盘谷愚溪直等閒,留得诗文照今古。

三径黄花手自栽,年年秋雨一番开。

功成身退应何日,预报云山归去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