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

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寒鸿过尽残阳里,楼上悽悽暮角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习惯于战事,常骑马征战,自小就在边境城市长大。
地位卑微,长久以来隶属于千夫之长,家乡遥远,家中亲人多是五郡的士兵。
懒得提及曾经在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只因岁月流逝,鬓发斑白,感叹长期的远征生涯。
夕阳西下,寒雁飞过,楼上传来凄凉的晚角声。

注释

惯习:习惯于。
干戈:战争。
事鞍马:骑马征战。
少小:少年时期。
边城:边境城市。
身微:地位卑微。
千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家远:家乡遥远。
五郡兵:来自五个郡的士兵。
疆场:战场。
大获:重大胜利。
年鬓:年岁和鬓发。
老长征:长期的远征。
寒鸿:寒冷季节的鸿雁。
残阳:落日余晖。
楼上:楼上。
暮角声:傍晚的号角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历边疆战事的将领,表达了对往昔征战生涯的回忆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沧桑巨变中的个人小宇宙。

首句“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直接将读者带入了边塞的氛围,展示了主人公自幼便与战马相伴,习惯了战争的生活。这里的“干戈”,即古代的长矛,是战场上的常见武器,而“事鞍马”则是对军中之人的日常职责的描绘。

接着,“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一句,通过对比主人公个人的渺小与其所在军队的庞大,以及家庭的遥远与军中同袍的众多,强调了边塞将领孤独而又重要的地位。“身微”表明个人力量的有限,而“千夫长”和“五郡兵”则是对权威与影响力的象征。

第三句“我懒说疆场曾大获”中,“懒说”可能源于诗人不愿再次提及那些往昔战场上的辉煌成就,或者是不忍心回首那段沉痛的记忆。“曾大获”则是对往日战争胜利的一种委婉表达。

“且悲年鬓老长征”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荏苒、头发斑白以及长期征战生活的哀伤。这里,“年鬓老”指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头发渐渐变白,而“长征”则是对边疆军旅生涯的无尽延续。

末尾两句“寒鸿过尽残阳里,楼上悽悽暮角声”描绘了一幅边塞黄昏落幕、寒鸦飞过的画面。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聆听着远处传来的军号声,心中充满了悲凉与孤寂。“残阳”指的是日落时分的余晖,“暮角声”则是黄昏时分军营中的号角声。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位经历无数战役的老将,对于往昔征战生涯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路旁老人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

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

馀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

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酬李文

落照长杨苑,秋天渭水滨。

初飞万木叶,又长一年人。

贫病仍为客,艰虞更问津。

多惭惠然意,今日肯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酬畅当

同游漆沮后,已是十年馀。

几度曾相梦,何时定得书。

月高城影尽,霜重柳条疏。

且对尊中酒,千般想未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横吹曲辞.关山月

月明边徼静,戍客望乡时。

塞古柳衰尽,关寒榆发迟。

苍苍万里道,戚戚十年悲。

今夜青楼上,还应照所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