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国老

五龙夹日日不沈。公门桃李皆成林。

狄国老,伊周心。迁桐辟管天下乂。

伊周之学春秋义。狄国老,忠有馀。

平生曾读伊周书。为唐讨贼当何如。

如是邪,不如是。独怜国老身先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狄国老》。邵宝,字国宝,号遵岩,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在这首诗中,邵宝通过描绘狄国老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感慨。

诗中以“五龙夹日日不沈”开篇,运用象征手法,将狄国老比作守护光明的英雄,形象地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公门桃李皆成林”一句,以桃李满园比喻狄国老在政治领域的深远影响,暗示其培养出众多贤能之士,如同桃李般繁盛。

“狄国老,伊周心”则直接点明狄国老的心志与伊尹、周公齐名,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高度评价。接下来,“迁桐辟管天下乂”描述了狄国老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卓越成就,如同移桐木、辟管弦,使天下秩序井然。

“伊周之学春秋义”进一步强调狄国老的学问与智慧,与伊尹、周公的治国理念相契合,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狄国老,忠有馀”则赞扬其忠诚品质,即使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仍心系国家,忠贞不渝。

“平生曾读伊周书”表明狄国老深受伊尹、周公思想的影响,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指导原则。“为唐讨贼当何如”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探讨在维护正义、打击邪恶势力时,应如何行动,体现了对狄国老智慧与勇气的钦佩。

最后,“如是邪,不如是。独怜国老身先死”表达了对狄国老早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他的崇高精神与伟大贡献的深深敬仰。整首诗通过对狄国老的赞美与缅怀,展现了邵宝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与崇高的敬意。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鼌错墓

鼌公颍川产,墓在城东隅。

顾兹一抔土,尔来千载馀。

中更几兵戈,不与荒城俱。

公计不庇身,朝议夕就诛。

我昔读公传,亦尝笑其愚。

岂有身后谋,犹能庇邱墟。

大愚见深忠,耿耿固不渝。

而况公论在,信史有特书。

自今重封植,永久期无虞。

形式: 古风

八龙冢

北原有荒邱,累累亘西东。

相传自古昔,葬者汉八龙。

一蛰呼不起,幽幽閟玄宫。

适野见遗迹,徘徊仰高风。

于嗟此神物,时用乃不终。

孰为神君藏,孰为慈明封。

千秋气不泯,化为草丛丛。

立石当古道,我意将焉穷。

形式: 古风

尉氏妇

嗟汝妇,孝汝姑,三年庐墓声呜呜。

泪洒墓上柏,柏树为之枯。

彼反唇,此庐墓,此可讶兮彼可怒。

寸土如寸金,寸寸皆妇心。

取汝心,不取汝孝,天地之间有名教。

形式: 古风

送陈都宪赴南台

雄都镇南服,江流走其隈。

惊风鼓高浪,驾御须公才。

公船树双帜,令重御史台。

轻裘兀中坐,一鼓千艘开。

江灵戒百神,前驱步浮埃。

有陈既如云,有声复如雷。

见将不见水,颓波为之回。

周流有馀暇,独起吊古怀。

汉功陋昆明,天堑胡为哉。

巍巍皇祖业,万载恒规恢。

安危系所修,愿见封章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