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禧皇太后挽歌词三首(其一)

八月曾殊选,三星固异仪。

祔陵经灞浐,归赗杂华夷。

旌去题新谥,宫存锁素帏。

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八月那次特别选拔,三星显示了不同寻常的仪式。
经过灞浐两水,灵柩融入陵寝,葬礼融合了华夏与外邦的风俗。
旗帜飘过,新的谥号被题写,宫殿中空荡荡地锁着白色的帷幕。
他在地下应该不会遗憾,因为他生前见证了太平盛世。

注释

八月:指特定的八月。
殊选:特别选拔。
三星:可能指三星祭祀或象征地位的星辰。
固异仪:明显不同于常规的仪式。
祔陵:合葬于陵墓。
浐:河流名。
赗:古代丧葬时赠送财物。
华夷:华夏和外族。
素帏:白色的帷幔,用于丧事。
重泉:九泉之下,指死者的世界。
太平时:社会安宁、政治稳定的时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哀思和怀念的挽歌词,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者的深切缅怀之情。开篇"八月曾殊选,三星固异仪",通过描绘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祔陵经灞浐,归赗杂华夷"一句,则是对故人埋骨之地的描述,其中"祔陵"指的是皇帝或尊贵者的陵墓,而"灞浐"和"华夷"则可能是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是诗人的艺术加工,表现了归宿与荒凉。

接下来的"旌去题新谥,宫存锁素帏","旌"指的是古代用于标记墓地的旗帜,而"新谥"则是在皇室成员去世后赐予的新谥号。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尊荣和哀思,以及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与保留。

最后"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一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的心态。"重泉"可能是比喻深邃的时间或者自然界的变迁,而"不恨"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接纳和释然。同时,这两句也可能是在表达,对于逝者来说,已经不再有遗憾,因为他们曾经亲历过太平盛世。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逝者的追思,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时光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恭禧皇太后挽歌词三首(其二)

月落娥兼隐,宫空后岂还。

衔哀穷地界,亲莅泣天颜。

旧住留丹药,新陵在碧山。

国人伤莫及,应只咏关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恭禧皇太后挽歌词三首(其三)

配圣三朝隔,灵仪万姓哀。

多年好黄老,旧日荐贤才。

道著标彤管,宫闲闭绿苔。

平生六衣在,曾著祀高禖。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留题

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

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

骤去无遗恨,幽栖已遍寻。

峨眉不可到,高处望千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留题汾上旧居

乡园一别五年归,回首人间总祸机。

尚胜邻翁常寂寞,敢嫌裘马未轻肥。

尘颜不见应消落,庭树曾栽已合围。

难说累牵还却去,可怜榆柳尚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