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五木

首赴勤王役,成功事则天。

富平名委地,好水泪成川。

我作招魂想,谁为掩骼缘。

中兴须再举,寄语慰重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初次奔赴勤王的使命,如果成功就能得到天子的赞赏。
富平之地名声大振,但如今只剩悲伤,泪水汇集成河。
我在心中设想招魂之事,却不知谁能去收拾遗骨。
国家复兴还需再次努力,我把这句话送给九泉之下的亡者以示安慰。

注释

首赴:初次奔赴。
勤王:指为君主效力,特别是当国家有难时。
役:任务。
委地:形容名声或事物衰落,遍布大地。
好水:可能指富平地区有名的好水。
招魂:古代迷信,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身体,招魂是召唤灵魂回归。
掩骼:掩埋尸骨,指处理死者遗体。
中兴:国家由衰败恢复到兴盛。
再举:重新振兴。
重泉:指地下,常用来指代死亡。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文天祥所作,名为《吊五木》。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民族安危深切的关注,以及对故土和先烈深厚的感情。

"首赴勤王役,成功事则天。"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重建国家、恢复国力有着强烈的愿望,并认为成功与否在于天意。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富平名委地,好水泪成川。"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哀伤的情景,其中“富平”应是指某个地方,而“好水泪成川”则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诗人心中的悲痛之深,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对逝去英烈的怀念和对国破家亡的哀伤。

"我作招魂想,谁为掩骼缘。"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述其创作动机,是为了招唤那些已逝英灵,同时也在寻问谁能与他一同埋葬那些遗骨。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对英雄的尊崇,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中兴须再举,寄语慰重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即希望国家能够再次复兴,并通过诗歌传递给后世,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表示安慰之情。这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鼓舞。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悲壮与沉郁的情感,是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所表达出的深刻忧虑和强烈爱国情怀。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吊战场

连年淮水上,死者乱如麻。

魂魄丘中土,英雄粪上花。

士知忠厥主,人亦念其家。

夷德无厌甚,皇天定福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回京口

早作田文去,终无苏武留。

偷生宁伏剑,忍死欲焚舟。

逸骥思超乘,飞鹰志脱鞲。

登楼望江上,日日数行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安庆府

风雨宜城路,重来白发新。

长江还有险,中国自无人。

枭獍蕃遗育,鳣鲸蛰怒鳞。

泊船休上岸,不忍见遗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安序宋吏部来牧衡阳某将指联事好也会以便郡归养获忝交承临发赋诗湘水千里

倾盖年华晚,行人早发湘。

白云虹浪小,明月燕花香。

明浦春何急,巴山日正长。

祝君加一饭,我意为桐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