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兴善寺古柏幢二首(其二)

萧梁古院表遗踪,铁干虬姿簇几重。

香海拥潮苍雪下,法轮垂荫紫云封。

檀栾青映临池竹,摩顶寒分授记松。

参取圆通无着意,庭前柏子自茏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兴善寺内古柏幢的壮观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柏的形态与环境,以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首句“萧梁古院表遗踪”,点明了地点——萧梁时期的古寺院,暗示了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的积淀。接着“铁干虬姿簇几重”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古柏的形态,铁一般的树干,虬曲的姿态,仿佛是历经沧桑的见证者,矗立于寺院之中。

“香海拥潮苍雪下,法轮垂荫紫云封”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古柏置于一个充满神秘与庄严的环境中。香海象征着佛教的信仰氛围,苍雪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壮丽。法轮垂荫,紫云封,则进一步强调了古柏在佛教文化中的神圣地位,仿佛是佛法的守护者,庇护着寺院和信徒。

“檀栾青映临池竹,摩顶寒分授记松”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古柏与其他植物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古柏在寺院中的独特地位。檀栾青映,描绘了古柏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之美;摩顶寒分,可能是指古柏与松树的相互依存,共同抵御严寒,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参取圆通无着意,庭前柏子自茏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柏的深刻感悟。圆通,即佛教中的一种智慧境界,意味着无分别、无执着。诗人认为,古柏的存在,无需刻意追求,其自然生长的状态,就是一种圆通的表现。庭前柏子自茏松,既是对古柏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古柏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鸳央栗

秋林魁实坠寒塘,缥蒂霜拳半巳黄。

供出雕盘惊属玉,剖来银甲不分房。

紫衣绽月毛犹湿,白露垂枝浴并香。

莫讶佳人笼翠袖,暗将连璧掷檀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鸳鸯栗(其二)

上林嘉实报秋晖,魁占同房荐棘闱。

供向盘中犹共宿,掷来筵畔自双飞。

瑶枝剖玉难分手,湘釜浮金对湿衣。

珍重佳人私裹赠,合欢待擘细腰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狮头柑

洞庭春色报霜迟,香摘金倪上玉?。

耏带馀甘供师利,形传元夕贡条支。

连蜷毛粟酸风起,斑驳仙房脆液滋。

久共木奴驯狎处,辟邪端可疗诗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虎刺

油碧层层剪绿沉,幽岩高下自成林。

银花护刺蜂房远,怪石眠苔虎迹深。

低缀赤瑛悬百子,长流苍雪盖重阴。

烦君位置倪迂画,小景参差著短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