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
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
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个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
“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意境。修剪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深山中的隐蔼之所,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轻裘,即薄衣,对于即将到来的晚上和寒冷的天气来说,显得有些单薄,这里不仅形容了外部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脆弱或不安。
“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写的是寺庙中的僧侣能够解开床榻,准备就寝,而旅途劳累的行者则找到了休息的地方。这里突出了山中寺庙提供的安静避风之所,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内心平和与精神寄托的向往。
“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细雨如丝,滋润着山野,也许只是诗人的感觉而已;青灯,即油灯或瓦制的灯笼,在夜深人静时分发出柔和的光亮,这里“语”字用得极妙,既有对话的含义,又像是时间流逝的声音。
最后,“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两句,预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向往。明日将沿着石阶小路继续前行,但此时的“更仗”表达了一种依赖和信任,而“笋舆”即是竹制的轿子,这里代表了安全、平稳的旅途。
总体来说,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宣泄,但通过对山中生活细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心灵追求。
不详
同治《萍乡县志》卷六作姚渥。生平无考。《全唐诗》存《南源山》诗1首
鹫岭高不极,延睇俯何宫?
城郭千年在,烟云万里通。
坐忘荣与利,行悟□将空。
愿假慈悲力,微资燮理功。
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
既协翠泉光宝命,还符白水出真人。
此时舜海潜龙跃,此地尧河带马巡。
独有前池一小雁,叨承旧惠入天津。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
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
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游豫停仙跸,登临对晚晴。
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
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