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
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
坐看朝日出,众鸟双裴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江陵三梦(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深切怀念。
"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哀伤。"君骨"指的是古人或英雄的遗骸,而"我心长似灰"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如同积累多年的尘埃。
接着的"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表达了时间无情流逝,百年的历史转瞬即逝,而诗人却在短暂的三个夜晚之梦中与往昔重逢,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现实与理想、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距。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比喻,流水和浮动的云朵都是无法捕捉的,它们象征着时间不留恋地前进,而诗人却渴望抓住那不可触摸的历史瞬间。
最后两句"坐看朝日出,众鸟双裴回"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早晨画面,阳光初升,百鸟归巢,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前文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在悲凉中仍寻求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梦为媒介,通过强烈的情感对比和精巧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蚁子生无处,偏因湿处生。阴霪烦扰攘,拾粒苦嘤?。
床上主人病,耳中虚藏鸣。
雷霆翻不省,闻汝作牛声。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燄,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可叹浮尘子,纤埃喻此微。
宁论隔纱幌,并解透绵衣。
有毒能成痏,无声不见飞。
病来双眼暗,何计辨雰霏。
蜘蛛天下足,巴蜀就中多。
缝隙容长踦,虚空织横罗。
萦缠伤竹柏,吞噬及虫蛾。
为送佳人喜,珠栊无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