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晨发芗城越数峰,我来师出失从容。
白云遮日蔽秋寺,青嶂闻猿惊暮钟。
世乱可无闲地隐,山深偏觉老僧慵。
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晨光中启程,穿越重重山峰的旅途画面。"我来师出失从容"表达了行者的急迫与不舍,也透露出一种不得已的无奈情怀。
"白云遮日蔽秋寺,青嶂闻猿惊暮钟"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白云如织,秋色中隐约可见的寺院,以及远处山峰上传来的猿啼声与傍晚的钟鸣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山林图画。
"世乱可无闲地隐"表达了诗人对于躲避世俗纷争、寻找心灵寄托之地的渴望。而"山深偏觉老僧慵"则是对居住于此的老僧生活状态的一种描摹,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境。
最后两句"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则预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某个时刻,在温暖的火光下与僧侣交谈佛理,以及在雪地里依靠简陋的竹屋和松窗静候寒冬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寻找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
不详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老病无堪正坐贫,交游相见赖情亲。
从渠造物小儿戏,不碍维摩老子神。
三顾九迁成底事,一区二顷合由人。
君侯论议高千古,略假毫端问大钧。
山月转松影,涧泉鸣夜窗。
清谈虎溪远,痴坐鹿门庞。
敌国终亡灭,边城合受降。
晨钟发秋思,同梦绕三江。
云卧孤峰顶,斋馀闭户眠。
时容龙象众,来说葛藤禅。
此日输真歇,平生最信缘。
从渠魔起谤,把火漫烧天。
登楼乘暇日,唤客共浇愁。
春去花犹发,阴浓雨未休。
和诗真冷澹,得句总风流。
能遣西邻老,殊无陋巷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