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四)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万里之地的荆襄陷入战火之中,汴州城门外已是满目疮痍的荆棘丛林。
蛟龙怎能困在浅水池塘,小小的虮虱只能悲哀地望着地上那些微不足道的臣子。
遥想将来,我怀念着故乡的参天大树,野外的炊烟中何处能寻觅到行人的踪迹?
秋风吹过,不必为白发而哀愁,因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我需要挺身而出,面对沧海巨浪。

注释

荆襄:古代地区名,这里指湖北荆州一带。
汴州:古都开封的别称。
荆榛:形容战乱后的荒芜景象,荆棘丛生。
蛟龙:比喻有才能的人。
虮虱:比喻微小的人物或势力。
地上臣:地位低微的臣民。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故乡。
行人:出征或旅行的人。
华发:白发,象征岁月和衰老。
沧海横流:比喻世事动荡不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壮志豪情。首句“万里荆襄入战尘”展现了广阔地域陷入战火的悲凉,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次句“汴州门外即荆榛”进一步强调了战乱对城市造成的破坏,连汴州这样的繁华之地也变得满目疮痍。

“蛟龙岂是池中物”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不甘于平凡,有着远大抱负的心志,暗示自己并非久居人下之人。接下来,“虮虱空悲地上臣”则以小虫自比,表达在乱世中微小个体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暗含着对朝廷无能的讽刺。

“乔木他年怀故国”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即使身处逆境,心中仍怀有对过去的思念。最后一句“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展现出诗人坚定的决心,即使面对秋风和艰难时局,也要坚守自我,为国家和理想挺身而出。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局的忧虑,又有个人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坚韧精神。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午除夜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门

两崖悬绝倚山垠,草径低迷劣可分。

潭影乍从明处见,竹香偏向静中闻。

石林万古不知暑,茅屋四邻惟有云。

曳杖行歌羡樵叟,此生何计得随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诗人李长源故居

楚些招魂自往年,明珠真见抵深渊。

巨鳌有铒虽堪钓,怒虎无情可重编。

千丈豪气天也妒,七言诗好世空传。

伤心鹦鹉洲边泪,却望西山一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别程女

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