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除夜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世事在暗中快速变化,我静坐守候灰烬希望它重燃。
已对剩余的宫廷点心感到遗憾,怎能让汉水流入胶做的船?
赞美神的功绩和圣人的美德的千卷文书,记录了大定与明昌五十年的辉煌。
六十年一轮回,今天已是尽头,只能空洒哀伤之泪于吴地天空。

注释

暗中:指不为人知或隐秘的情况。
人事:人世间的事情。
忽推迁:突然变化。
坐守:静坐等待。
寒灰:冷灰,比喻过去的遗迹或希望。
复燃:重新燃烧起来。
太官:古代官职,负责宫中的膳食。
余曲饼:剩下的宫廷食品。
争教:怎能让。
汉水:长江支流,这里代指江河。
胶船:用胶粘合的船,比喻无法挽回的事物。
神功圣德:赞美神灵和圣人的功绩和美德。
三千牍:形容文献资料众多。
大定:历史上的朝代名。
明昌:另一个历史朝代名。
五十年:指两个朝代的统治时间。
甲子:古代干支纪年法的一个周期,六十年。
两周:两轮甲子,即一百二十年。
今日尽:指这一百二十年的结束。
空将:徒然地。
衰泪:悲伤的眼泪。
吴天:泛指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朝末年的甲午除夕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暗中人事忽推迁”揭示了世事的无常和隐秘变化,暗示了朝政的动荡不安。诗人守着冷寂如灰烬的现状,期待着复兴的希望,用“坐守寒灰望复燃”表达这种期待。

接下来,“已恨太官余曲饼”借古讽今,太官本应供应皇家食物,但此处暗指朝廷吝啬,只剩残羹冷炙,比喻国家资源匮乏。而“争教汉水入胶船”则以汉水喻民生艰难,如同船只被胶黏住,难以摆脱困境。

“神功圣德三千牍”是对前朝盛世的追忆,赞美了过去的辉煌,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大定明昌五十年”则是指金朝的两个繁荣时期,然而这些美好的回忆在诗人看来已经远去。

最后两句,“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诗人感叹甲子轮回已过,新的一年即将结束,自己却只能空怀哀伤,泪水洒向南方的天空,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金朝末年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门

两崖悬绝倚山垠,草径低迷劣可分。

潭影乍从明处见,竹香偏向静中闻。

石林万古不知暑,茅屋四邻惟有云。

曳杖行歌羡樵叟,此生何计得随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诗人李长源故居

楚些招魂自往年,明珠真见抵深渊。

巨鳌有铒虽堪钓,怒虎无情可重编。

千丈豪气天也妒,七言诗好世空传。

伤心鹦鹉洲边泪,却望西山一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别程女

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岐阳三首(其二)

百二关河草木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