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荣启先生挟琴去,厌寻灵胜忆岩栖。
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
惯采药苗供野馔,曾书蕉叶寄新题。
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送郑台处士归绛岩》。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生动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山水生活的向往。
首句“荣启先生挟琴去”,点出了主人公荣启带着琴行走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这里通过琴这一文化元素,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艺术和自然之美的情操。"厌寻灵胜忆岩栖"则表达了对山中灵奇胜境的向往,以及对于岩洞隐居生活的一种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山林幽静、生机勃勃的画面。白猿(可能指猿猴)在树上与窗前明月相望,而红鲤鱼则因钩而跳跃于竹丛之外的小溪中,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山林中的宁静美丽。
“惯采药苗供野馔”一句,透露出主人公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他们习惯于在野外采集草本来作为食物,这反映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紧接着,“曾书蕉叶寄新题”则显示了诗人通过书写在香蕉叶片上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往智者的离别之情,以及诗人不愿意急促地结束这次分别的情感。这里的"古贤"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高士或隐逸,他们在河梁这样的自然景观中与朋友告别,留下了深刻的离别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生活和友情的描绘,以及对过往文化精髓的传承,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诗意。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受诏从华省,开旗发帝州。
野烟新驿曙,残照古山秋。
树势连巴没,江声入楚流。
唯应化行后,吟句上闲楼。
蜀路何迢递,怜君独去游。
风烟连北虏,山水似东瓯。
九折盘荒坂,重江绕汉州。
临邛一壶酒,能遣长卿愁。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
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
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
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