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送郑端公》,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其才能的赞赏。全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和象征,描绘出友人才华横溢、不容埋没的情形,同时也抒写了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圣主伫知宣室事”一句,以皇帝对臣子才能的识别来比喻郑端公的才华,表明他的才能已经被识别出来,不应长期滞留在偏远的地方。"岂容才子滞长沙"强调了这种情况不应发生。
“随珠此去方酬德”则是用珠宝比喻郑端公的珍贵,表达了送行者对其才能的认可和感激之情。而"赵璧当时误指瑕"一句,则通过历史典故(赵璧在《战国策》中误认为玉璧有瑕疵)来强调才华不容忽视。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送别时的愁闷之情。"骢马"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即将离去的情境,而"绣衣"和"禁中花"则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突出了分别时对美好事物依然难忘的情怀。
最后两句“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以"沧洲客"比喻远行者,表达了对其孤独旅途的同情和惋惜。"烟汉尘泥相去赊"一句,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了送别时的心绪纷繁和不舍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语言优美,意境丰富,是一首颇具情感深度的送别诗。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受诏从华省,开旗发帝州。
野烟新驿曙,残照古山秋。
树势连巴没,江声入楚流。
唯应化行后,吟句上闲楼。
蜀路何迢递,怜君独去游。
风烟连北虏,山水似东瓯。
九折盘荒坂,重江绕汉州。
临邛一壶酒,能遣长卿愁。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
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
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
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
故园终不住,剑鹤在扁舟。
尽室无馀俸,还家得白头。
钟催吴岫晓,月绕渭河流。
曾是栖安邑,恩期异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