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岳君举

五十馀年事,都将作梦看。

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

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

山前一片石,读者为悲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五十多年的事情,都当作梦境来看。
年轻时研磨铁砚,老去后就只能躺在桐木棺材中。
蚂蚁在路上集结,仿佛在告诫前行,岁月匆匆已近尾声。
山前有一块石头,读到此处的人不禁感到悲伤凄凉。

注释

事:经历的事情。
梦:梦境。
磨:研磨。
铁砚:铁制的砚台,古代书写工具。
葬:埋葬。
桐棺:桐木棺材。
蚁结:蚂蚁集结。
驹:马驹,比喻时间。
阑:尽头,终结。
石:石头。
悲酸:悲伤凄凉。

鉴赏

这首诗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沉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五十馀年事,都将作梦看"一句,以轻松淡漠的语气概括了一生,这种豁达中带着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

"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两句,则是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生命的有限。青年时期积极准备、勤奋学习,与年迈时期不得不面对死亡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一句,以小虫蚁结为喻,警示世人要珍惜时间,不应等闲白过。驹驼之貌,形容年老体衰,岁月匆匆,生命如同阶梯般一步步走向尽头。

"山前一片石,读者为悲酸"最后两句,则是通过景物描写,引发读者的共鸣。山前那片静默的石头,或许是历史的见证,也或许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对于阅读这首诗的人来说,却能唤起深深的哀思和悲凉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轨迹的回顾,展现了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隐含着对于历史长河中个人渺小命运的无奈接受。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挽亲家孟从吾

东野哭其子,难存百感身。

孤孙犹在抱,行路亦沾巾。

满目家园树,何时泪叶春。

诸生为执绋,良足化乡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姚景春

昔在仙都世,人称善士门。

丘山叹华屋,风雨长孤根。

鹤瘦空馀影,鸿冥更断魂。

植斋书万卷,喜有外孙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赵止善(其二)

昔日三株树,彫容顿可惊。

一癯危独坐,多难失孤撑。

官舍煎茶梦,天涯裹饭情。

无由送车后,抆泪愧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赵止善(其一)

自处若素士,不知为贵游。

多闻每是正,寡欲更清修。

方借望郎重,已深宗国忧。

嗟哉事竟尔,乔木委林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