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亲家孟从吾

东野哭其子,难存百感身。

孤孙犹在抱,行路亦沾巾。

满目家园树,何时泪叶春。

诸生为执绋,良足化乡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东野痛失爱子,心中悲痛难以自持。
孤儿尚在怀中,连路人也为之动容,泪湿衣襟。
满眼望去都是家乡的树木,何时才能在春天的泪水中重见生机。
学生们前来帮忙,他们的行为足以感化乡亲们。

注释

东野:诗人名,这里指东野圭吾。
百感:各种情感,形容极度悲伤。
孤孙:失去父亲的孙子。
行路:过路的人。
沾巾:泪水打湿了衣巾。
家园树:象征家乡和亲人。
泪叶:泪水如落叶般落下。
春:春天,寓意新生和希望。
诸生:学生们。
执绋:送葬时牵引灵柩的行列。
良足:非常值得。
化乡人:感化乡里的其他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受。诗人以东野失子为例,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难存百感身"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乱世中个人命运无常的哀叹。

"孤孙犹在抱,行路亦沾巾"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孤孙依然在诗人的怀抱之中,这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怀念,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行路亦沾巾"则透露出诗人在外奔波时仍旧无法抑制涌出的悲伤泪水,显示了其内心深处的痛楚。

"满目家园树,何时泪叶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家园的树木似乎都已被泪水浸湿,这种景象在诗人心中激起的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无法挽回的失落的哀伤。

最后两句"诸生为执绋,良足化乡人"则是对亲友亡故后的哀求。"诸生"指的是尚存的人们,"为执绋"意在表达对逝者的一种缅怀和守护之情。而"良足化乡人"中的"良足"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好友或亲人,"化乡人"则意味着他们的精神力量能够感动并安慰那些仍留在世上的乡亲们。

整首诗通过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美好的追求,以及面对乱世中的个人命运所表现出的力量与柔弱。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挽姚景春

昔在仙都世,人称善士门。

丘山叹华屋,风雨长孤根。

鹤瘦空馀影,鸿冥更断魂。

植斋书万卷,喜有外孙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赵止善(其二)

昔日三株树,彫容顿可惊。

一癯危独坐,多难失孤撑。

官舍煎茶梦,天涯裹饭情。

无由送车后,抆泪愧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赵止善(其一)

自处若素士,不知为贵游。

多闻每是正,寡欲更清修。

方借望郎重,已深宗国忧。

嗟哉事竟尔,乔木委林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挽赵春谷(其二)

子美转同谷,灵均怀此都。

修名千载短,多难一臣孤。

天意终难料,心期自不渝。

西风吹更急,萧索间泉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