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南康陈处士陶

白玉堆边蒋径横,空涵二十四滩声。

老无征战轩辕国,贫有茅茨帝舜城。

丹凤昼飞群木冷,一龙秋卧九江清。

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白玉堆边小路曲折,回荡着二十四滩的水声。
年迈的国度没有战事,如同黄帝的领地,尽管贫穷,帝舜之城仍有简陋的茅屋。
丹凤在白天飞翔,周围树木显得冷清,一条巨龙在秋天静卧在九条江河的清澈水面。
世人不要嘲笑我无治国之才,只待天下太平,我还有更大的抱负。

注释

蒋径:蒋径,可能指蒋村的小路,也可能指代某种玉石堆积的地方。
二十四滩声:二十四滩,可能指河流中的多个滩涂,声音可能指流水声。
轩辕国:轩辕,即黄帝,古代华夏族的始祖。
茅茨帝舜城:茅茨,简陋的茅草屋,帝舜城,指传说中舜帝居住的地方。
丹凤:丹凤,神话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一龙:一龙,可能指龙舟,也可能象征帝王或重要人物。
经济:这里指治国理政的才能。
中原:中原,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诗人的故乡或期望之地。
太平:太平,社会安定,没有战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景象。开篇“白玉堆边蒋径横,空涵二十四滩声”两句,勾勒出一幅江水蜿蜒、瀑布飞流的自然画卷,其中“白玉堆”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地理特征,而“蒋径”则是一条被野草所覆盖的小路,这里交织成一种荒凉与美丽并存的氛围。接着,“老无征战轩辕国,贫有茅茨帝舜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迈无力再去追求功名利禄,只愿意在简陋的小屋中安度晚年,这里的“轩辕国”和“帝舜城”都是古代的国家名称,通过这些历史的参照物,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第三句“丹凤昼飞群木冷,一龙秋卧九江清”描绘了秋天景色中的凄美与静谧。这里的“丹凤”可能是指一种红色的凤凰,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而“昼飞”则是在白日中飞翔的形象;“一龙秋卧九江清”则是用以龙比喻长江,在秋天安静地躺在九江之间,水清如洗。

最后两句“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诗人表达了对当世之人的不屑一顾,同时也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即希望能够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这里的“经济”指的是合乎道德和时宜的生活方式,而“中原致太平”则是期盼中央之地能达到太平无事的理想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怀。

收录诗词(45)

谭用之(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贻费道人

谁如南浦傲烟霞,白葛衣青称帽纱。

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毂辘钓鱼车。

吟歌云鸟归樵谷,卧爱神仙入画家。

他日凤书何处觅,武陵烟树半桃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丁道士归南中

孤云无定鹤辞巢,自负焦桐不说劳。

服药几年期碧落,验符何处咒丹毫。

子陵山晓红云密,青草湖平雪浪高。

从此人稀见踪迹,还应选地种仙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友人归青社

雕鹗途程在碧天,綵衣东去复何言。

二千宾客旧知己,十二山河新故园。

吟看桂生溪月上,醉听鲲化海涛翻。

好期圣代重相见,莫学袁生老竹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僧中孚南归

琵琶峡口月溪边,玉乳头佗忆旧川。

一锡冷涵兰径路,片帆香挂橘洲烟。

苔封石锦栖霞室,水迸衣珠喷玉蝉。

莫道翩翩去如梦,本来吟鸟在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