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其一)

茅檐屋舍竹篱州,虎怕偏蹄蛇两头。

暗蛊有时迷酒影,浮尘向日似波流。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

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简陋的茅草屋旁竹篱环绕,荒岛上虎畏缩不敢行,蛇却生有双头。
阴毒的巫术偶尔会迷惑酒中倒影,空中飘浮的尘埃在阳光下如同水流波动。
沙漠里含水的弩箭易使人骨折,而那仰躺着的田地,几乎不用牛来耕作。
不知是否还能与你相见,最近我的梦魂总在悠悠徘徊。

注释

茅檐:茅草盖的屋檐。
屋舍:房屋。
竹篱:竹子编成的篱笆。
虎怕偏蹄:形容环境险恶,连老虎都显得胆怯。
蛇两头:奇异的蛇,此处可能指双头蛇,寓意不寻常。
暗蛊:隐秘的巫术或毒术。
酒影:酒中的倒影,也可能指酒带来的幻象。
浮尘:漂浮在空中的微小尘埃。
波流:像水流一样波动。
沙含水弩:沙漠中含水的武器,比喻危险潜藏。
伤骨:造成严重的伤害。
田仰畬刀:可能是形容耕作工具闲置,田地荒废。
少用牛:很少用到牛来耕田,暗示农事荒疏。
知得:知道是否。
共君相见:与你相见。
近来:最近。
魂梦转悠悠:梦中思绪纷飞,心情不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平凡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情趣。"茅檐屋舍竹篱州"一句,设置了一种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场景,茅草覆盖的房舍和用竹子编织成的围栏,勾勒出一个宁静而自足的小小世界。紧接着的"虎怕偏蹄蛇两头"则在这宁静中加入了一丝诡异与危险,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多样性的观察,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暗蛊有时迷酒影,浮尘向日似波流"两句,则是对光线与昆虫活动的细致描绘。这里的“暗蛊”可能指的是在阴暗处飞舞的小昆虫,它们偶尔会被酒壶中透出的光影所吸引,显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微小事物的关注。而"浮尘向日似波流"则是对阳光下浮动尘埃的描写,这些尘埃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成了河流中的波浪,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想象和观察力。

接下来的"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两句,则是对农事活动的写实。"沙含水弩多伤骨"可能是在形容耕作时由于土地干硬而导致工具易损坏的情况,而"田仰畬刀少用牛"则表现了在收割谷物时所需的人力和简单工具,这些描述都是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透露出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怀。

最后的"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两句,则是对远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这里的“共君”指的是与诗人有深厚情谊的人,而“魂梦转悠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久别重逢的渴望和心中的不舍,通过梦境来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细腻刻画,以及对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哲理和深邃情感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其二)

平地才应一顷馀,阁栏都大似巢居。

入衙官吏声疑鸟,下峡舟船腹似鱼。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

此中愁杀须甘分,惟惜平生旧著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其三)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沧浪一字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其四)

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

定觉身将囚一种,未知生共死何如。

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苦境万般君莫问,自怜方寸本来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

湓城万里隔巴庸,纻薄绨轻共一封。

腰带定知今瘦小,衣衫难作远裁缝。

唯愁书到炎凉变,忽见诗来意绪浓。

春草绿茸云色白,想君骑马好仪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