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

急丈田,长洲县。田几何,百馀万。奉部文,一年限。

朝廷丈田除浮粮,浮粮若除须补亡。

下跨河水上山冈,菜畦菱荡都抵当。

插旗四角周中央,男奔女走群慞惶。

上官督县令,县令责里正。

里正不识弓尺寸,转雇狙狯代持筹,长短方圆一手定。

一手定,一手更。私田缩,官田盈。

移重挪轻无不有,田主瞠眼不敢争。

县家覆丈岂能遍,但取溢额可考成。

急丈田,限一年。官经票,吏索钱。

官田未见增什一,民钱已闻费万千。

君不见一县图书七百四十一,日造黄册堆积高于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急丈田》是明末清初诗人尤侗所作,以民谣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社会丈量土地时的不公与苛政。诗中描绘了官府急促丈量田地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混乱与百姓的痛苦。

首先,诗中提到“急丈田,长洲县”,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紧迫性。接着,“田几何,百馀万”描述了田地的广阔,暗示了丈量工作的繁重与复杂。

“奉部文,一年限”表明了丈量工作的时间限制,体现了官府的急迫心态。接下来,“朝廷丈田除浮粮,浮粮若除须补亡”揭示了丈量的目的在于清除虚报的田地数量,并补充实际缺失的部分,反映了官府试图通过丈量来增加税收的努力。

“下跨河水上山冈,菜畦菱荡都抵当”描绘了丈量工作的范围之广,从低洼的河岸到高耸的山岗,包括各种类型的农田,展现了丈量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插旗四角周中央,男奔女走群慞惶”形象地描绘了丈量现场的紧张气氛,男男女女在旗杆指引下忙碌奔走,表现出百姓面对官府指令时的恐慌与无奈。

“上官督县令,县令责里正”揭示了丈量工作的组织结构,上级官员监督县令,县令再向下级传达命令,体现了官僚体系的层级管理。

“里正不识弓尺寸,转雇狙狯代持筹,长短方圆一手定”讽刺了基层官员对丈量工作的无知与草率,他们依赖于狡猾之人进行测量,导致丈量结果的随意与不准确。

“一手定,一手更。私田缩,官田盈”揭示了丈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官田因丈量而扩大,而私田则被压缩,反映了官府在土地分配上的偏袒。

“移重挪轻无不有,田主瞠眼不敢争”描述了百姓在面对不公时的无力反抗,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却无法争辩。

“县家覆丈岂能遍,但取溢额可考成”指出官府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田地进行丈量,只能选取超出原有记录的部分作为依据,进一步加剧了丈量过程中的不公正。

“急丈田,限一年。官经票,吏索钱”强调了丈量工作的紧迫性和伴随其后的经济压力,官府不仅要求完成任务,还向百姓索取额外费用。

“官田未见增什一,民钱已闻费万千”对比官田与民田的变化,揭示了丈量工作对百姓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而官田并未因此增加收入。

“君不见一县图书七百四十一,日造黄册堆积高于山”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丈量工作产生的大量文书,以及这些文书堆积如山,反映了官府文书工作的繁复与冗长。

综上所述,《急丈田》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讽刺性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丈量土地时的不公与苛政,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与无奈。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蓟州小病

及予回马首,犹尔滞渔阳。

一病家千里,孤灯泪万行。

道途横枳棘,天地日冰霜。

苦忆柴门卧,山妻检药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曾道扶司李汉中

江陵驿路满梅花,计日连云出谷斜。

大丙山高环二华,五丁峡远接三巴。

蒲鞭宽厚随羌俗,骢马威仪近汉家。

更上陈仓怀古迹,武侯残壁起悲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别长安五首(其一)

只合渔樵老此身,底须辛苦入风尘?

一官未许因人热,十口翻成为仕贫。

阊阖天高逢鬼谒,江湘地远逐孤臣。

非关圣世簪缨短,为有青山待逸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别长安五首(其二)

朅来来吊望高台,台上黄金真可哀。

一代贤良《卜式传》,千秋流涕贾生才。

狺狺多口何为者,衮衮诸公安在哉?

燕市遨游今不见,吴门变姓且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