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阻兵复归小漫山霍西牛过宿诉别

行脚出门归亦客,閒身到处主中宾。

萍踪未定逢知己,蜡烛无多别故人。

江水长流寒不冱,云山弥望远生皴。

临岐指点泷西路,君但能来莫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旅中的复杂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壮丽。首联“行脚出门归亦客,閒身到处主中宾”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虽四处漂泊,却也能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归属感,如同既是客人也是主人,展现了其洒脱与包容的心态。

颔联“萍踪未定逢知己,蜡烛无多别故人”则通过“萍踪”和“知己”、“蜡烛”与“故人”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渴望相遇知音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伤感。

颈联“江水长流寒不冱,云山弥望远生皴”描绘了一幅江水长流、寒气不减、云雾缭绕、山峦连绵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临岐指点泷西路,君但能来莫问津”则以具体的行动和邀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人的深情呼唤,希望友人能够再次相会,共同面对未来的路途。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广阔视野,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以及友情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崧台感旧(其一)

百川曾此一朝宗,荒殿犹存碧藓封。

野渡水寒朝饮马,江城云起昨从龙。

千秋离黍歌三阕,半夜苍梧梦九重。

自是六朝僧去后,逋臣多少作山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过崧台感旧(其二)

趋庭记说崧台事,应诏曾瞻十二旒。

焚草再陈忧国疏,吟诗多上阅江楼。

手存旧泽惟鸲鹆,心有殊恩但蒯缑。

谁念夕阳风在树,有人持钵过端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抵西宁宿翠林庵与秋霜本源二师乡人冼云中夜话

閒云西并片帆飞,路入东林为蕨薇。

曲径日斜行子至,隔山斋罢老僧归。

班荆有客同乡水,洗钵何人话翠微。

今夜无弦弹得好,月轮刚照十三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将入下城信宿翠林庞卯君以诗见招用韵次答

拟向青山作老樵,晚投孤寺宿松寮。

遥知地主曾悬榻,难别林僧为过桥。

拾得偶来劳见讯,八公能隐不须招。

明朝结束寻君去,稳系腰间五石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