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张公诗社见公名,白首山城叹不平。
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再和十首(其六)》中的片段,通过“张公诗社见公名,白首山城叹不平”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与愤慨。接下来的“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艺术的力量,特别是音乐,来传达社会现实,唤起人们的共鸣与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苏辙在文学创作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同时也展示了他希望通过艺术手段促进社会正义的愿望。苏辙作为宋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高情日与故山期,鸿鹄谁言也倦飞。
且听渔人强哺啜,坐中羁客畏公归。
天为多才故欲禁,府门摧落涨江深。
鼎新翠壁排精铁,涌出飞楼直百金。
楼上青山绕四垂,画桥百步引朱扉。
落成当与公同上,一看长江白练微。
歌舞留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
白头病客无才思,惯卧茅檐长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