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晓行

晓星稀。晓风低。晓月如霜冷射衣。晓鸡啼。晓鸡啼。

啼上征鞍,朦胧古道西。水声呜咽行人泪。

雁声嘹呖归人字。影凄其。影凄其。

斑马频嘶,前村望酒旗。

形式: 词牌: 梅花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行的景象,以"晓"字开头,反复强调时间之早,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晓星稀"、"晓风低"、"晓月如霜",寥寥几笔勾勒出黎明时分的天色,星星稀疏,微风轻拂,冷月如霜,映照着行人的衣裳,给人以清冷之感。

"晓鸡啼"三句,通过鸡鸣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暗示了旅人的行程即将开始。"啼上征鞍,朦胧古道西",鸡鸣声中,主人公跨上马鞍,踏上古道,道路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旅途的迷茫与孤独。

接下来的"水声呜咽行人泪",借水声表达了行人心中的哀愁,仿佛是水也在为他哭泣。"雁声嘹呖归人字"则通过大雁南飞,排列成"人"字形,引发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影凄其。影凄其。斑马频嘶,前村望酒旗",描绘了行人的孤单身影,斑马的嘶鸣声更显寂寥,远方的酒旗则象征着希望和慰藉,让人期待前方有个可以歇脚的小村,那里或许有温暖的酒家。

整体来看,尤侗的《梅花引·晓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出行的场景,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游子的离愁别绪和对归乡的渴望。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一)闺怨

独上妆楼,青山如昨。画眉彩笔春来阁。

休弹红雨湿花梢,泪珠自向心头落。

可恨东风,年年轻薄。天涯不管人漂泊。

漫将薄幸比杨花,杨花犹解穿罗幕。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二)题周宝蹬坐月浣花图

坐月青莲,浣花工部。闺房之秀兼佳趣。

燃脂写出丽人行,风鬟雨髻姗姗步。

碧杜红兰,明珠翠羽。药房移傍湘君住。

可怜荡子不归家,长吟荡妇秋思赋。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三)题周宝蹬坐月浣花图

放诞文君,风流樊素。殢人更在仓庚妒。

武昌新柳自青青,生憎隔岸晴川树。

欢晕红凝,愁眉绿聚。幽情难向狂夫诉。

莫携此卷渡江来,津头有个兴风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四)客店

残月在林,晨钟动野。行人惯听乌啼夜。

一鞭古道又斜阳,村田看尽羊牛下。

草席泥床,瓦盆茅舍。东餐西宿何时罢。

孤灯半枕梦江南,隔帘惊起萧萧马。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