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祀山陵二首(其二)

石马鸣何日,金凫起别宫。

关山不改色,天地自相雄。

惆怅君臣礼,凄凉岁序同。

泰陵千古泪,一洒翠华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慨。首联“石马鸣何日,金凫起别宫”以石马和金凫作为象征,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逝去的辉煌。石马的鸣叫似乎在呼唤着往昔的荣光,而金凫的升起则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或离别的时刻。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颔联“关山不改色,天地自相雄”中,“关山”代表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尽管岁月更迭,这些自然景观依然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展现出一种永恒之美。“天地自相雄”,则表达了天地间自然力量的雄伟与壮阔,暗示着自然界的力量超越了人类的生老病死,保持着不变的壮丽。

颈联“惆怅君臣礼,凄凉岁序同”转而探讨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里的“君臣礼”可能指的是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诗人通过“惆怅”二字,表达了对过去君臣关系中复杂情感的怀念和感慨。同时,“凄凉岁序同”则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无论是在权力的顶峰还是低谷,人们都面临着相似的岁月变迁带来的孤独和哀愁。

尾联“泰陵千古泪,一洒翠华东”将情感推向高潮。泰陵,这里可能是指明朝的帝王陵墓,诗人以“千古泪”形容对逝去时代的哀悼,以及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缅怀。最后一句“一洒翠华东”则以动作结束全诗,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泪水如同东流的江水,绵延不绝,寓意着对历史的深深追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变迁、人世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间、生命、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也有对自然永恒的赞美,更有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哀叹。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山陵道中四首(其一)

处处春云色,相逢上翠微。

枌榆向人发,鸿雁背天飞。

列骑松为盖,群峰雾作衣。

岁华空浩荡,难问故山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山陵道中四首(其二)

吾爱天门近,何妨日驭斜。

愁边归燕子,忧外避龙蛇。

不辨层崖树,难逢三月花。

向来胡骑入,满路散悲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山陵道中四首(其三)

路迷人屡问,路险骑常停。

折柳新能绿,看山近失青。

峰高天兀兀,泉细日泠泠。

何处无春色,吾今爱地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山陵道中四首(其四)

马迟榆柳径,人指鹭鹓班。

群帝留弓剑,千官肃佩环。

风云回紫塞,日月满青山。

王气中天在,朝朝护汉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