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三日立秋喜闻贼平镇将凯回归府官俱还

乱起杏花落,贼平梧叶飞。

顿忘三伏暑,竟解万山围。

大将伤流矢,诸军曳血衣。

先登不如此,焉得凯歌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纷乱的杏花飘落,战事结束时梧桐叶纷飞。
顿时忘记了三伏天的酷暑,终于突破了重重山岭包围。
主将身受流箭之伤,各军将士衣衫染满鲜血。
没有这样的先锋战绩,怎能唱着凯歌归来。

注释

乱起:纷乱开始。
杏花:春季开放的花朵。
落:落下。
贼平:战争结束。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飞:飘飞。
顿忘:立刻忘记。
三伏暑: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竟解:最终突破。
万山围:重重山岭包围。
大将:主将。
流矢:流箭(从空中飞过的箭矢)。
曳:拖拽。
血衣:染血的衣服。
先登:先锋。
如此:这样。
焉得:怎能。
凯歌:胜利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胜利景象。"乱起杏花落,贼平梧叶飞"两句生动地勾勒出战后混乱的场面,杏花与梧桐叶随风飘散,形象地比喻着敌人的溃败和战争的结束。"顿忘三伏暑,竟解万山围"则表达了胜利带来的解脱感,炎热的夏季似乎也随之远去,重重叠叠的山峦不再是隔绝与封锁的象征。

接下来的"大将伤流矢,诸军曳血衣"两句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们的牺牲,他们身负战伤,衣衫上沾染着鲜血。最后,"先登不如此,焉得凯歌归"表达了一种对胜利的质疑,如果不是那些勇敢地首次冲锋陷阵的大将,又怎能有凯旋之歌?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战争后胜利与英雄主义情怀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场残酷的描绘,以及对胜利与牺牲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流动。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六月二十日雨

天怜野老饥,初不待人祈。

雷与奔腾骤,烟兼映带微。

已拚泥弊屣,更喜滴单衣。

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六月二十四日秋夜书

昨朝交末伏,今日立新秋。

故是凉犹未,终须热渐休。

酒醒兴午夜,月上倚西楼。

暍死端能免,江天问去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六月八日迁寓侍郎桥

梧桐楼外雨萧萧,客里迁居意不聊。

净土偶邻罗汉洞,閒人肯羡侍郎桥。

蠹鱼书少家何窘,行李船轻路匪遥。

此□十翁肯相送,典钱沽酒了今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

谁遣青天变漏天,人閒无复有平田。

女娲鍊石端何物,子产禜龙未必然。

死徙衔冤终不雪,生存忍饿更堪怜。

腐儒自笑穷今极,旬月曾无一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