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顾学士

迢遰双崤道,超忽三川湄。

此中俱失路,思君不可思。

游人行变橘,逝者遽焚芝。

忆昔江湖上,同咏子衿诗。

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陈根非席卉,穗帐异书帷。

与善成空说,歼良信在兹。

今日严夫子,哀命不哀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远行经过双崤的险峻道路,飞快地掠过三川的岸边。
在这里我们都迷失了方向,思念你却无法表达。
旅行的人仿佛变成了传说中的橘,离世的人迅速如燃烧的灵芝。
回忆往昔我们在江湖上的日子,一同吟诵着那首《子衿》诗。
谁曾想山陵河谷变迁,反而被邻近的笛声触动悲伤。
陈旧的根不是坐席上的花草,稻穗做的帷幕与书卷的世界大不相同。
行善成了空谈,残害忠良的事实确凿无疑。
如今的严先生,哀叹命运而不哀叹时局。

注释

迢遰:遥远的样子。
双崤道:崤山的两个峡谷,古代交通要道,常指险峻之路。
超忽:飞快地越过。
三川湄:三川即黄河、洛水、伊水,湄指岸边。
俱失路:都迷失了道路,比喻迷茫或失去方向。
思君不可思:很想念你,但这种思念难以言表。
游人:旅行的人,此处可能有深层寓意。
变橘: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喻指化为异物,此处或指变化无常。
逝者:去世的人。
焚芝:芝草为仙药,焚芝象征生命的快速消逝。
江湖上:泛指远离朝廷的民间或流浪生活。
子衿诗:《诗经》中的一篇,常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陵谷徙:山陵河谷变迁,比喻世事巨变。
邻笛悲: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听到邻家笛声而感伤,比喻因外界事物触动内心的哀伤。
陈根:老树根,比喻陈旧的事物。
席卉:席上的花草,比喻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
穗帐:用稻穗装饰的帷幕,可能指简陋或特殊的居所。
书帷:书卷环绕的环境,比喻文人学者的生活环境。
与善:行善,做好事。
成空说:变成空洞的谈论,没有实际行动。
歼良:残害善良的人。
信在兹:确实发生在此。
严夫子:对严先生的尊称,可能指代某一品德高尚但遭遇不幸的人物。
哀命:哀叹个人的命运。
哀时:哀叹时局,时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哀叹。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变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失落。"迢遰双崤道,超忽三川湄",开篇即以宏大景象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般的意境,表明诗人行走在崎岖的道路上,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接着"此中俱失路,思君不可思",诗人借失落之感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但这种思念又是那么的渺茫和难以触及。

在接下来的几句里,"游人行变橘,逝者遽焚芝",通过游人对橘子味道变化的感受,以及逝去者留下的只剩香气的芝草,诗人表达了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哀伤。"忆昔江湖上,同咏子衿诗",则是诗人回忆与友人在江湖之上共同吟诵诗歌的情景,这种美好的往事现在只能是记忆中的片段。

"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一句,通过对地理变迁的提问和对邻里间笛子声响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和哀叹。最后几句"陈根非席卉,穗帐异书帷。与善成空说,歼良信在兹",则是对过往友情的追忆和缅怀,以及这种友情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虚幻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人世间离合悲欢的一种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7)

孔绍安(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奂长子,孔子三十三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约四十六岁。少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异之。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李渊讨贼河东,绍安为监军。李渊受禅,绍安自洛阳间行来奔,拜内史舍人,赐赍甚厚。尝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云:“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为人称诵。寻诏撰梁史,未就而卒。绍安著有文集五十卷,(旧唐书志作三卷,本传作五卷。此从新唐书志)传于世

  • 字:不详
  • 籍贯:越州山阴
  • 生卒年:约577-622

相关古诗词

别徐永元秀才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

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

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

远离弦易转,幽咽水难闻。

欲识相思处,山川间白云。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赠蔡君

畴昔同幽谷,伊尔迁乔木。

赫奕盛青紫,讨论穷简牍。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鸟散馀花落

美景春堪赏,芳园白日斜。

共看飞好鸟,复见落馀花。

来往惊翻电,经过想散霞。

雨馀飘处处,风送满家家。

求友声初去,离枝色可嗟。

从兹时节换,谁为惜年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