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
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远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开篇“瘴塞蛮江入洞流”,“瘴塞”指的是边疆之地,“蛮江”可能是南方某个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一条河流,河水奔腾进入山洞,形成一副生动的自然画面。
接着,“人家多在竹棚头”,展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他们或许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或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而居住在竹制的棚屋中。这种简单而纯朴的居所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显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文景观。
第三句“青山海上无城郭”,则将视角拉远,展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自然景象。这里的“青山”可能是指遥远的连绵山脉,而“海上”则让人联想到辽阔无垠的水面,没有高墙深垒的城郭,只有开阔的视野和自由的气息。
最后一句“唯见松牌出象州”,“松牌”可能是指用松木制成的界碑或标志物,而“象州”则是一个地名,这里通过“唯见”二字,强调了在这辽阔无边的自然景观中,唯一突出的就是这些标示边疆之处的物件。这样的描写,不仅映射出诗人对边远地区特有风貌的深刻体验,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达观天下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蛮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眼光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无端偶效张文纪,下杜乡园别五秋。
重过江南更千里,万山深处一孤舟。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道泰时还泰,时来命不来。
何当离城市,高卧博山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