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叙州史侯挽诗

便乘龙岁去,吾党果何观。

春味注眉睫,秋河悬舌端。

仁心随处见,民事切身看。

十载升堂梦,阶庭茁紫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趁着龙年的好时光离去,我们的同道究竟会如何看待这一切。
春天的气息仿佛触手可及,秋天的银河似乎挂在舌尖。
仁爱之心随处可见,日常生活中的百姓疾苦要亲自体验。
十年的期盼如同登堂入室的梦想,家中的台阶庭院中紫兰正茂盛生长。

注释

龙岁:指吉祥的年份,古人常以龙象征祥瑞。
吾党:这里指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群体。
春味:春天的气息,比喻美好的事物。
秋河:秋天的银河,形容清冷明亮的夜空。
仁心:指仁爱之心,慈善和同情。
民事:指社会上的日常事务,百姓生活。
十载:十年的时间。
紫兰:紫色的兰花,象征高雅和纯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悼念知叙州(今四川宜宾一带)的史侯而作的挽诗。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故友离世的哀思和对其生前政绩的怀念。

首句“便乘龙岁去”,暗指史侯去世,以“龙岁”象征其高贵的地位或年岁,表达出对逝者突然离去的震惊与惋惜。次句“吾党果何观”,诗人感慨同僚失去这样一位贤能之士,不知今后如何继续前行。

“春味注眉睫,秋河悬舌端”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史侯的智慧和口才,如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又如秋天的银河挂在舌尖,言辞犀利,富有感染力。

“仁心随处见,民事切身看”则直接赞扬史侯的仁爱之心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他的行为处处体现着仁德,处理政务时深思熟虑,贴近民生。

最后两句“十载升堂梦,阶庭茁紫兰”,诗人以十年为时间跨度,回忆与史侯共事的美好时光,宛如梦境。而阶庭紫兰的生长,象征着史侯高尚品格的传承,即使他已离去,精神犹在。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语言凝练的挽诗,既表达了对故人的哀思,也赞美了其人格魅力和政绩。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知崇庆府致政何君挽诗(其二)

不把英雄彀,移为仕进媒。

邑獒群怪吠,灶婢亦惊猜。

且效功成退,宁须兴尽回。

芸芸终有谢,赢得早归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知崇庆府致政何君挽诗(其一)

外监名父子,元方难弟兄。

鹤空黄壤梦,雁续紫霄声。

山远玉无胫,春多天有情。

至今溪上月,犹傍碧梧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罗承事挽诗

人为浮名若挂钩,夫君知命独休休。

寒乌落日风林晚,老雁长云夜壑秋。

宝剑装留松影里,黄金籯在架签头。

便随丹旐堂堂去,宰木号寒起伏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罗监庙挽诗

春风擢擢秀阶庭,岁晚悠然物外身。

不把簪缨伤野趣,肯迂剑骑拂天真。

种成坟上一枝桂,空老堂前百岁椿。

乡里善人今已矣,龙门送客一酸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