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承事挽诗

人为浮名若挂钩,夫君知命独休休。

寒乌落日风林晚,老雁长云夜壑秋。

宝剑装留松影里,黄金籯在架签头。

便随丹旐堂堂去,宰木号寒起伏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人们为虚名奔波如被绳索牵动,丈夫深知命运就此罢了。
寒冷的乌鸦在傍晚的风林中归巢,年老的大雁穿越长云飞过秋夜山谷。
珍贵的宝剑藏在松树的阴影下,黄金的竹篮挂在书架的顶端。
他将随着显赫的灵柩庄重离去,墓地的树木在寒风中像牛群起伏。

注释

浮名:虚名,名誉。
挂钩:比喻被束缚或牵动。
夫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丈夫。
知命:明白命运,看透人生。
独休休:独自停止追求。
寒乌:寒冷时节的乌鸦。
落日:傍晚的太阳。
风林:有风的树林。
老雁:年老的大雁。
宝剑:象征贵重的武器或才华。
装留:隐藏,留存。
松影:松树的阴影。
黄金籯:装有黄金的竹篮,古代财富的象征。
架签头:书架的顶端。
丹旐:用于丧葬的红色旗帜,表示尊贵。
堂堂:庄重,显赫。
宰木:墓地的树木,古人认为是死者灵魂所依。
号寒起伏牛:形容树木在寒风中摇曳如同牛群起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罗承事故人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超脱世俗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的赞赏。首句“人为浮名若挂钩”,形象地比喻人们常常被表面的名誉牵绊,像被钩住一样难以摆脱。而罗承事“夫君知命独休休”,显示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选择淡泊名利,享受宁静的生活。

接下来两句“寒乌落日风林晚,老雁长云夜壑秋”,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宁静的画面,落日余晖下的风林和孤雁翱翔于长云之中的秋夜,寓示着罗承事晚年生活的孤独与寂寥,但又不失其高洁。

“宝剑装留松影里,黄金籯在架签头”运用象征手法,宝剑象征着他的才华和志向,而黄金籯则代表财富,这两样都留在身后,暗示他已看破红尘,不再追求物质。

最后,“便随丹旐堂堂去,宰木号寒起伏牛”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用“丹旐”(出丧时的旗帜)和“宰木”(墓地的树木)描绘了庄重的葬礼场景,而“起伏牛”则以牛车的动态,形象地写出送葬队伍的悲凉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罗承事故人的高尚品格和诗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罗监庙挽诗

春风擢擢秀阶庭,岁晚悠然物外身。

不把簪缨伤野趣,肯迂剑骑拂天真。

种成坟上一枝桂,空老堂前百岁椿。

乡里善人今已矣,龙门送客一酸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茂叔兄还乡北郊酌别

动是三年别,才堪十日留。

苍头相与并,软语未能休。

祇搅逍遥梦,真成浪泊游。

相期各努力,岁月鬓边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范圣问之母孺人史氏挽诗

是中无一物,快活不容言。

以此行州里,留之遗子孙。

寒泉鸿雁影,落日凤皇原。

三复幽堂志,夫人不死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鱼耶孙氏挽诗

可堪风撼木,不见雪盈簪。

嫠纬愁春昼,儿书课夜深。

米盐毋我累,茕独是予心。

未报熊丸苦,寒堂服已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