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片他山石,巉巉映小池。
绿窠攒剥藓,尖硕坐鸬鹚。
水底看常倒,花边势欲欹。
君心能不转,卿月岂相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蕴含着深情的别离之意。诗中的“一片他山石”开篇即显得坚硬而独立,映照在小池中,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彰显出主体与背景的差异性,也预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状态。
绿色苔藓覆盖其上,不仅衬托出了石头的顽固,更增添了一抹生机。尖硕的形状下坐着鸬鹚,既展示了诗人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也让人联想到孤独与寂寞。
“水底看常倒”一句,将视线引入水中,倒影中的石头如同人的内心世界一样,时常会被扭曲和反转。紧接着“花边势欲欹”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两句“君心能不转,卿月岂相离”,表达了诗人面对友人的别离时的心情波动。这里的“卿月”指的是朋友,而“岂相离”则是强调了不忍别离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远去友人的深切思念。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幽深的送别之作,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细腻。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
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
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
还须及秋赋,莫即隐嵩莱。
问吉转征鞍,安仁道姓潘。
归期明主赐,别酒故人欢。
珠箔障炉煖,孤裘耐腊寒。
汝南遥倚望,蚤去及春盘。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夫子方寸里,秋天澄霁江。
关西望第一,郡内政无双。
狭室下珠箔,连宵倾玉缸。
平明犹未醉,斜月隐书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