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小鼎砚滴铭

泗水没宝鼎,此岂其云仍。

煅顽炼钝凝,赤精小瓠断。

疐枵以盛篆,细丹霞疑古。

铭如虫啮馀,渗枯青石液。

迸云吸绀清,溉我毛颖波。陶浤豕腹仰,呀外膨亨?。

而不注闻戛,羹量函合龠。

三趾狞入屡,出继常如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的铜鼎和砚台的图景,通过对器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厚情感。

“泗水没宝鼎”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远古的场景,泗水之下,埋藏着失落的宝鼎,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隐喻,也象征着时间流逝、历史沧桑。

“此岂其云仍”则是对那份传承的怀念和疑问,仿佛在询问那些古老的故事是否还值得我们追寻。而接下来的几句,“煅顽炼钝凝,赤精小瓠断。疐枵以盛篆,细丹霞疑古。”则是对那份传承中所蕴含智慧和技艺的赞美,通过火的煅烧、金属的熔炼,将那些珍贵的知识和工艺凝聚成形。

“铭如虫啮馀,渗枯青石液”这两句,更是对时间留下的印记的描绘,那些岁月的痕迹,如同虫子啮咬般在物体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溉我毛颖波”则表达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陶浤豕腹仰,呀外膨亨?”这几句,则是对古代工匠技艺的一种赞美,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将泥土塑造成有生命力的器物。最后,“而不注闻戛,羹量函合龠”则是一种超越时间的思考,不被世俗的声音所干扰,而是将心思沉浸在那些古老的知识与智慧中。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器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以及对于智慧与技艺的赞美。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休宁朱肖岩葺其先大父岐山书堂为藏修之所而徵诗于余余闻其先伯父由释褐职教姑苏今其父子能世家学不坠遗基是可敬已为赋二章(其一)

闭门读书非俗人,政使未见犹倾心。

斑窥已骇文彩异,流长要自根源深。

松比灵椿健霜骨,草连玉树辉庭阴。

岐山紫阳近相接,逸响流入花间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休宁朱肖岩葺其先大父岐山书堂为藏修之所而徵诗于余余闻其先伯父由释褐职教姑苏今其父子能世家学不坠遗基是可敬已为赋二章(其二)

乃翁读书功未收,大儿收功才□流。

三年刻楮岂无用,一鸣惊人姑少留。

大伸纡郁数应值,但力根本吾何求。

书声夜杂岭猿苦,想见灯火虚堂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同张李二同知及诸学官游石龙潭以韩公炭谷湫诗为韵分赋得捧字

鬼斧淬霜劂嵚洞,石璺津□□清湩。

一潭绀影浸秋寒,云染龙腥罥枝重。

镌瑶□□四巑岏,雄压坤维妥以巩。

人言曾见华阳儿,突□□濛珠尚捧。

云璈丁当杂梵呗,悯涸忧枯乞灵宠。

虚无怪电摇青光,谷搅崖搜雷雨□。

地储精英固如是,岂必盘涡龙所拥。

石藓镀绿攲风磴,局步下窥毛发疏。

蟠鳞潜角见无由,鱼弄戏腮微浪涌。

形式: 古风

同张赵二山长及郡城诸友小饮紫阳溪上分韵赋诗得金字

出郭未云远,野趣觉已深。

溪声洗尘梦,树影凉絺襟。

师模炯连璧,士价逾兼金。

杯行孰为侑,间关爱幽禽。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