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大忠祠(其一)

鼎湖龙远野云阴,慷慨中流誓国心。

臣力不支香气竭,忠䰟有限海波深。

百年仁义空澌尽,此日神州遂陆沉。

峻节奇功磨不得,崖山突兀自千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厓山大忠祠》其一,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抒发情感,展现了对古代忠臣的崇敬与感慨。

首句“鼎湖龙远野云阴”,以“鼎湖”象征古代帝王,暗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龙远野云阴”则营造出一种深远、神秘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历史故事。

“慷慨中流誓国心”一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在激流中立下誓言,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与决心,这种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接着,“臣力不支香气竭,忠魂有限海波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了忠诚与力量的相对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主人公最终的牺牲与悲壮。

“百年仁义空澌尽,此日神州遂陆沉”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仁义的价值在时间长河中似乎逐渐消逝,神州大地也因此陷入困境。

最后,“峻节奇功磨不得,崖山突兀自千寻”表达了对忠臣高尚节操与非凡功绩的赞美,即使历经岁月磨砺,其精神与成就依然屹立不倒,如同崖山般高耸入云。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忠臣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忠诚、仁义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厓山大忠祠(其二)

皇天不祐宰臣谋,万里楼船一浪休。

飘荡已知吾事去,覆亡安用此身浮。

祗今潮自如期至,终古江应不尽流。

折戟并销尘海换,行人犹自说碙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厓山大忠祠(其三)

频年航海欲何为,天厌中原遂不支。

满地江湖无死所,际天风浪有平时。

仓皇一念聊臣分,寂寞中流赖史知。

回首又看强敌灭,寒潮自绕大忠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厓山大忠祠(其四)

千载英雄馀恨在,怒涛惊浪日摏撞。

有天肯与仇同戴,无面能看主再降。

烈士深悲甘蹈海,中原不复竟如江。

君王莫罪风波恶,应是憸人解覆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追和倪元镇先生江南春

象床凝寒照蓝笋,碧幌兰温瑶鸭静。

东风吹梦晓无踪,起来自觅惊鸿影。

彤帘霏霏宿馀冷,日出莺花春万井。

莫怪啼痕栖素巾,明朝红嫣鏖作尘。

春日迟迟春波急,晓红啼春香雾湿。

青华一失不再及,飞丝萦空眼花碧。

楼前柳色迷城邑,柳外东风马嘶立。

水中荇带牵柔萍,人生多情亦多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