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墨绶低回叹陆沉,好山浑作翠眉颦。
我聊尔耳宁违俗,仕有时乎亦为贫。
老去催科非所学,向来凋瘵愧斯民。
整襟再拜栾城像,幸剩残膏丐后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虞俦在面对官场沉浮时的感慨。"墨绶低回叹陆沉"以黑色的官印象征官职,表达了对仕途沉沦的无奈和叹息,"好山浑作翠眉颦"则将青山比喻为蹙眉的女子,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色仿佛也与诗人的心境相应,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我聊尔耳宁违俗"表达出诗人对于世俗的妥协,他选择随波逐流,而非一味违背常规;"仕有时乎亦为贫"则揭示了仕途背后的贫困现实,暗示了作者对贫穷生活的忧虑。"老去催科非所学"感叹年华老去,征收赋税并非自己所愿,这并非出于对学问的追求,而是迫于生计。
最后两句"整襟再拜栾城像,幸剩残膏丐后人"中,诗人整理衣襟对着某位官员(可能指的是栾城人)的画像致敬,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为后世留下一些有益的东西。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不详
宦情元薄且浮沉,抚字劳心祇效颦。
白首论交嗟已晚,青衫捧檄祇缘贫。
简书岂不怀朋友,德意安能及吏民。
误矣折腰成底事,谁欤高枕有閒人。
淮北燕南昔混同,相望却恨马牛风。
往来未省谁为伴,言语从来自不通。
百岁遗民愁绪外,数声羌笛梦魂中。
径须争渡长淮去,三月烟尘一洗空。
杖藜何日返林坰,梦想西山几草亭。
丛菊暂为三径别,垂杨又见两番青。
宦游知己云中月,市道交情水上萍。
多事不烦渔父问,餔糟久矣忘偏醒。
除日催人不奈频,那堪月小不圆旬。
谁能椒颂花如锦,自写桃符笔有神。
通夕留连分岁客,明朝多少贺年人。
寿觞举处慈颜喜,却是萱堂剩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