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轻盈的凤尾香罗衣裳有多层,夜晚深沉时绣上碧绿花纹的圆顶。
月光如扇形裁剪,难以遮住她的羞涩容颜,车轮滚动如同雷鸣,却无法传递话语。
曾经的寂静中只有金色灰烬暗淡,再也没有她的音讯,只有石榴花独自红艳。
斑骓马只拴在垂杨岸边,不知她在西南何处,任凭好风吹拂。

注释

凤尾香罗:一种精致的丝织物,以其凤尾图案著名。
碧文圆顶:绿色花纹装饰的圆形帽子或衣物顶部。
月魄:比喻女子的容貌或月光。
车走雷声: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像打雷。
寂寥:寂静、冷清。
金烬:暗淡的金色灰烬,可能指灯火。
断无消息:完全没有消息。
斑骓:毛色有斑点的骏马。
垂杨岸:河边的垂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诗中通过对夜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期待。

“凤尾香罗薄几重”,这一句运用了富丽的织物来比喻夜色的深邃,每一层都如同精美的香罗相叠。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细腻情感的捕捉和对夜晚静谧氛围的塑造。

“碧文圆顶夜深缝”,这里的“碧文”可能指的是天上的星辰,或是窗棂上投射的月光,给人以冷艳之感。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夜晚的宁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缝补。

接下来的“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则展示了一种急切的情感与外界交流的困难。“扇裁月魄”是对明亮月光的描绘,而“羞难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隐秘。紧接着,“车走雷声语未通”则通过声音的冲突(车轮声与雷鸣)来形象地说明了内外世界之间沟通的不畅。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这一句中“曾是寂寥金烬暗”强调了一种过去的、孤独而又耀眼的情感状态,而“断无消息石榴红”则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或情感的渴望与等待,尽管没有任何信息,但那份期待依然如同鲜艳的石榴花一般存在。

最后,“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这里“斑骓”指的是马,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坐马车,穿行于垂柳依依的河岸。尾句“何处西南任好风”则是对自由旅行和追寻心之所向的一种渴望,无论是在哪个方向,只要有良好的风便可随心所欲。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比喻,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心理状态,是李商隐擅长的婉约与含蓄风格的典型代表。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无题四首(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日高

镀镮故锦縻轻拖,玉?不动便门锁。

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髲?。

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

形式: 古风

水斋

多病欣依有道邦,南塘宴起想秋江。

卷帘飞燕还拂水,开户暗虫犹打窗。

更阅前题已披卷,仍斟昨夜未开缸。

谁人为报故交道,莫惜鲤雨时一双。

形式: 古风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