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五吟(其一)

真工造化岂容私,拙者为谋亦甚微。

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

长年国里篮舁往,永熟乡中杖策归。

身似升平无一事,数茎髭白任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大自然的精妙岂能独占,拙劣之人虽有计策也微不足道。
在享受安逸生活的初期,或是半醉半醒之时,
长久以来在京城乘坐篮舆出行,回到故乡乡间则持杖而归。
身处太平盛世无烦事,任由几根胡须在风中飘摇。

注释

真工:精妙。
造化:大自然。
岂容:岂能。
私:独占。
拙者:拙劣之人。
谋:计策。
甚微:微不足道。
安乐窝:享受安逸的生活。
初起后:初期。
太和汤:半醉半醒。
酽:浓郁。
篮舁:篮舆(古代一种竹制的轻便交通工具)。
永熟乡:故乡乡间。
杖策:持杖。
身似:身处。
升平:太平盛世。
无一事:无烦事。
数茎髭:几根胡须。
任风吹:任由风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林下五吟》系列中的第一首,主要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首句“真工造化岂容私”,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暗示造物主无私地创造了万物。次句“拙者为谋亦甚微”则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即使平凡人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

第三句“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通过“安乐窝”和“太和汤”的意象,描绘出诗人享受宁静生活,品茗小憩的惬意场景。这里的“太和汤”可能指的是茶汤,半醺的状态则让人联想到微醉的愉悦。

“长年国里篮舁往,永熟乡中杖策归”两句,写诗人悠然自得,无论是乘车还是步行,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恬淡与从容。最后一句“身似升平无一事,数茎髭白任风吹”,诗人以自己的形象作结,表示在太平盛世中,他无欲无求,任由岁月流逝,胡须斑白,只享受清风的吹拂,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林下生活的闲适与满足,流露出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林下吟

林下一般奇,俗人那得知。

乍圆明月夜,才放好花枝。

美酒未斟满,佳宾莫放归。

世间优我辈,幸有这些儿。

形式: 五言律诗

林下局事吟

闲人亦也有官守,官守一身四事有。

一事承晓露看花,一事迎晚风观柳。

一事对皓月吟诗,一事留佳宾饮酒。

从事于兹二十年,欲求同列谁能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治乱吟五首(其五)

天能生而不能养,地能养而不能生。

火能烹而不能沃,水能沃而不能烹。

天地尚犹无全功,水火何由有全能。

得用二者交相养,反为二者交相凌。

形式: 古风

治乱吟五首(其三)

精义入神以致用,利用出入之谓神。

神无方而易无体,藏诸用而显诸仁。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