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杂感二首(其二)

九河不相形,互岳不相倾。

昭昭素明月,曾不患长庚。

周道本如砥,荡荡无榛荆。

人心不寥廓,眼底立疑城。

堂上失悬镜,庭中如沸羹。

君子秉贞操,不与世相争。

庄子羡全生,老氏戒近名。

超然狃外物,宠辱那能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先,诗的开头“九河不相形,互岳不相倾”运用了自然界的形象来隐喻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独立性,九河与互岳各自保持自己的形态与高度,不因彼此而改变,象征着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与价值,不应被外界强加的标准所束缚。

接着,“昭昭素明月,曾不患长庚”通过对比明亮的月亮与可能干扰视线的长庚星,表达了对光明正直品质的推崇,同时也暗示了在追求真理与正义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与干扰,但真正的光明不会因此而受影响。

“周道本如砥,荡荡无榛荆”则将道路比作砥石,比喻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强调了在这样的道路上,应该清除阻碍,让正义与公平得以顺畅地传播。

“人心不寥廓,眼底立疑城”揭示了人性的局限性和偏见,指出人们往往受限于自己的视野和认知,容易形成固有的观念和偏见,如同在眼前筑起了一座疑城。

“堂上失悬镜,庭中如沸羹”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比喻失去道德指引的个人或社会,就如同失去了镜子的照耀,变得混乱不堪,无法分辨是非。

最后,“君子秉贞操,不与世相争”强调了君子之德,即坚持高尚的道德操守,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争斗,体现了对道德坚守的崇高追求。

“庄子羡全生,老氏戒近名”引用了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淡泊名利的向往,认为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在于顺应自然,远离名利的诱惑。

“超然狃外物,宠辱那能惊”总结了全文,强调了超越物质和名利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即使面对荣辱得失,也能泰然处之,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性、道德、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复杂世界中的定位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52)

冯时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清音阁赠朱君采

君采天下彦,乘时奋辽廓。

身虽在轩冕,志不忘岩壑。

朝谢桓氏骢,暮罗翟公雀。

结楼临青苕,憺焉守玄漠。

一水既当户,众山亦罗郭。

俯瞰激清泠,仰瞩熙崖㟧。

旷然招远风,萧疏振林薄。

并入山水间,情境两寂寞。

绿尊时时开,清言复间作。

心期契鸿冥,世变付龙蠖。

达人操其权,神理或可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秋夜归自苕水泛月莺脰湖寄沈子勺

朝辞若下城,暮驱笠泽艑。

景物忽已改,川原亦邈缅。

娱目惟清晖,百里同一眄。

月出梅堰高,水落松陵浅。

曲渚屡萦纡,环洲溯回转。

澹澹波生烟,遥遥云没岘。

枫林霜欲丹,蒹葭露初泫。

境会心自恬,神旷理逾显。

同怀寄秋水,离念得所遣。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宿雨

宿雨苦不开,四望垂云黑。

涂潦浩纵横,阡陌不可识。

客子驾言迈,行行还自恻。

薄暮路转修,人马同倦极。

高空绝飞鸟,况我无羽翼。

远壑来悲风,草木惨无色。

念彼白驹诗,喟焉长叹息。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杂诗

野水渐我车,掀之出于淖。

夫岂避危涂,行险终违道。

万事有当然,祸福安足保。

君子守其辙,无论迟与早。

孔孟恒固穷,仪秦毋乃躁。

所得非所欲,宁以落魄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