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岳麓谢进士沈彬再访

去岁来寻我,留题在藓痕。

又因风雪夜,重宿古松门。

玉有疑休泣,诗无主且言。

明朝此相送,披褐入桃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去年你来探访我,留言刻在了青苔上。
今夜又因风雪停留,在古松下的门庭再宿。
如玉般的情谊无需疑惑,勿需哭泣,即便无人主导也请吟诗抒怀。
明早我将这样送别你,穿着粗布衣裳步入桃源深处。

注释

去岁:去年。
寻:探访。
留题:留下题字或信息。
藓痕:青苔上的痕迹。
又因:再次因为。
风雪夜:刮风下雪的夜晚。
重宿:再次住宿。
古松门:古松下的门,可能指代一个清幽的地方。
玉有疑:比喻珍贵的情谊中存在疑问或不解。
休泣:不要哭泣。
诗无主:写诗没有特定的对象或主人。
且言:姑且言说,随意表达。
明朝:明天早上。
相送:送别你。
披褐:穿着粗布衣服,形容朴素或隐士之风。
桃源:桃花源,比喻避世隐居的理想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寓居岳麓谢进士沈彬再访》。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十分丰富,让我们逐句解读:

"去岁来寻我,留题在藓痕。"

这里描述的是一年前朋友来探望时的情景,朋友留下了墨迹作为纪念,这些墨迹就像是在古老的苔藓上留下的痕迹。

"又因风雪夜,重宿古松门。"

诗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再次寻访那座古老的松林之门。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透露出诗人的怀旧情怀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玉有疑休泣,诗无主且言。"

这两句充满了诗意,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尽的思索。“玉”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纯洁或友谊,“疑休”则是怀疑是否会再次相遇;“泣”代表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第二句中的“言”指的是诗人的诉说,表达了他内心的情感无法找到归宿。

"明朝此相送,披褐入桃源。"

最后两句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告别,诗人可能要和某位亲友或志同道合的人分开。在“披褐”一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决心和对未来某种理想世界的向往——“桃源”,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着一个美好的、远离尘世的仙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怀旧之情,也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通过对友人的寻访和告别,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期友人

早晚逐兹来,闲门日为开。

乱蛩鸣白草,残菊藉苍苔。

困卧谁惊起,闲行自欲回。

何时此携手,吾子本多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游三觉山

白石路重重,萦纡势忽穷。

孤峰擎像阁,万木蔽星空。

世论随时变,禅怀历劫同。

良宵正冥目,海日上窗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游谷山寺

城里寻常见碧棱,水边朝暮送归僧。

数峰云脚垂平地,一径松声彻上层。

寒涧不生浮世物,阴崖犹积去年冰。

此身有底难抛事,时复携筇信步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游道林寺四绝亭观宋杜诗版

宋杜诗题在,风骚到此真。

独来终日看,一为拂秋尘。

古石生寒仞,春松脱老鳞。

高僧眼根静,应见客吟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