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僧史钱月林

浚发灵机口角边,断崖飞瀑逼人寒。

若言列祖有传受,迦叶无因倒刹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的境界。

首句“浚发灵机口角边”,以“浚发”形容心灵深处的智慧被激发,如同泉水从口中涌出,生动地描绘了内心智慧的觉醒与流露。这里的“口角边”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嘴角,而是象征着思维与表达的边界,暗示着智慧的直接展现和沟通。

次句“断崖飞瀑逼人寒”,运用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来比喻,断崖之上,瀑布飞流直下,其势如箭,其声如雷,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更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和寒冷的感觉。这里以“逼人寒”来形容,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内心深处某种强烈感受的隐喻,暗示着面对真理或高深道理时内心的震动与挑战。

后两句“若言列祖有传受,迦叶无因倒刹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若言列祖有传受”,似乎在探讨传承与教导的重要性,即如果要追溯到佛教的祖师们,他们必定有其独特的传授之道。后半句“迦叶无因倒刹竿”,则引用了佛教故事中的典故,迦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据说他在悟道时曾倒持拂尘(刹竿),以此表示对传统教义的超越与创新。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在传承的基础上,个人的领悟与创新同样重要,不能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传授,而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佛教故事的引用,巧妙地融合了禅宗的智慧与人生哲理,鼓励读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宣知客归江心

风帽云巾历所期,问津何似到家时。

曲阑半倚垂杨外,潮落潮生祇自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净业图

鍊行修身结佛冤,未曾说著齿先寒。

老来不愿西方去,乐得阎浮眼界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肃宗问忠国师十身调御图赞

万乘垂衣立问端,国师答处太颟顸。

谁知十月清霜重,一阵风来一阵寒。

形式: 押[寒]韵

颂古三首(其一)

金钟夜击九重城,六载归来改瘦形。

待得众生心眼活,雪山依旧碧崚层。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