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三首(其一)

穴鼠何须窭数衔,粗官不用苦高谈。

夜倾绿蚁风吹竹,昼拥黄紬雪覆庵。

每作微词还自笑,偶渐馀润亦成酣。

公诗精绝非伦拟,自古骚人尽在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洞里的老鼠何须为食物匮乏而忙碌,粗陋的官职也不必过分高谈阔论。
夜晚,竹林间酒香随风飘散,白天,庵舍被洁白的雪花覆盖。
每当发表些微言辞,自己都会暗自发笑,偶尔也能从剩余的才思中获得醉意。
你的诗精妙无比,无人能及,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大都聚集在南方。

注释

穴鼠:比喻生活艰辛的人。
窭:贫穷。
粗官:职位低微的官员。
苦高谈:过分夸夸其谈。
绿蚁:酒面上的泡沫,代指酒。
风吹竹:描绘夜晚的清风和竹林。
黄紬:黄色的绸缎,形容雪覆盖的场景。
雪覆庵:雪覆盖的小屋。
微词:含蓄的批评或意见。
自笑:自我嘲笑。
酣:陶醉。
精绝非伦拟:无比精湛,无与伦比。
骚人:诗人。
尽在南:集中在南方的文化氛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目为《再和三首(其一)》。诗人以洞穴中的老鼠为例,表达对生活的朴素态度,认为即使生活简朴,也不必过于忧虑食物匮乏,只需尽力而为。他提到自己担任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并不介意,更愿意在夜晚品酒赏竹风,白天则享受庵中的宁静,哪怕只是些许的闲暇也能带来欢愉。诗人对自己的诗歌颇为自信,认为其精妙绝伦,超越常人,暗示了古代文人骚客的才情往往集中于南方。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淡雅,体现了苏辙的豁达与对自己艺术成就的自豪。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三首(其二)

燕窠泥土一春衔,惭愧封侯止立谈。

旧隐尚闻存竹径,归休但要葺茅庵。

钓船梦想沿溪泛,酒盏遥思向日酣。

强欲迟留依幕府,吴公行恐召河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再和三首(其三)

天教穷困欲谁衔,生事那须一一谈。

自笑丰年尘满甑,不堪雨后菌生庵。

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一酣。

他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再游庐山三首(其一)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溪声寝食间。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再游庐山三首(其二)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

海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

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