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庐山三首(其二)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

海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

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再游庐山三首(其二)》。诗人回忆起上次夜晚从栖贤寺进入庐山城的情景,路边的寺庙里有一僧人迎接。他感叹如果那次没来,会留下遗憾,这次特意来访是为了重温旧日的情感。诗人惊讶于庐山的名声竟然传播到海外,而堂中的天鼓似乎只为他一人鸣响。最后,诗人匆匆离开,带着满足感,仿佛一盏醍醐美酒足以装满他的心灵。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感情和对过往经历的回味。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再游庐山三首(其三)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同迟赋千叶牡丹

未换中庭三尺土,漫种数丛千叶花。

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

名园不放寻芳客,陋巷希闻载酒车。

未忍画瓶修佛供,清樽酌尽试山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同迟赋春晚

池塘春旱欲生尘,一雨能令草木新。

脾病不嫌樱笋薄,廪空偏喜麦禾匀。

白须照水湖光净,渌酒留人鸟哢频。

但恐少年嫌老丑,眼前无复一时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

蔼蔼堂西十亩园,晚凉迎步绿阴繁。

共惊春去已多日,争看花开最后番。

未许狂风催烂熳,故将青幄强安存。

请公作意勤欢赏,趁取残红照酒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