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

北行出河间,千岁想贤王。

胡麻生蓬中,诘曲终自伤。

好德尚如此,恃材宜见戕。

乃知阴自脩,彼不为倾商。

区区三世家,庙册富文章。

教子以空言,得祚果不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向北行经河间,千年怀念贤明王。
胡麻生长在乱蓬丛,曲折命运令人伤。
崇尚美德如斯深,倚才自傲终受创。
原来暗中修身养性,他并未因权倾而忘良。
小小的三个家族,庙堂史书满是篇章。
仅用空洞说教子女,结果福泽果然不佳。

注释

河间: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
贤王:指历史上有贤德的君主。
胡麻:一种油料作物。
蓬:蓬草,形容杂乱无章。
阴:暗中,秘密地。
倾商:权倾一时,商指政治权力。
三世家:指三个显赫家族。
庙册:庙堂记录,史书。
空言:空洞的言论,没有实际行动的教导。
祚:福分,国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理想贤君的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中的“北行出河间”表明诗人在离开河间之际产生了一系列感慨和思考。“千岁想贤王”则是诗人对于古代圣明君主的深深向往,这里的“贤王”指的是历史上的理想君主,比如周文王、汉文帝等。

“胡麻生蓬中,诘曲终自伤”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荒凉之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悲哀。胡麻即野麻,是一种生长在荒野中的植物,而蓬则是一种多刺的植物。这里通过胡麻和蓬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和无奈。

“好德尚如此,恃材宜见戕”两句中,“好德”指的是美好的品德,“恃材”意指恃才自负,即以才能为傲,而“宜见戕”则是说这样的态度最终会导致失败。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即便有才能,如果没有好的德行,最终也难免失败。

“乃知阴自脩,彼不为倾商”则揭示了诗人对于阴谋和欺骗手段的深刻认识。这里的“乃知”表明诗人的内心变化,“阴自脩”是说阴险狡诈之徒总是在暗中修饰自己的伎俩,而“彼不为倾商”则指这些人并非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行事。

接下来的“区区三世家,庙册富文章”两句描写了豪门贵族的繁华和虚假。这里的“区区”表达了一种轻蔑的情绪,“三世家”指的是家族的辉煌历史,而“庙册富文章”则是说这些家族虽然在祠堂中有着丰富的祭祀文献,但实际上往往是空洞无物。

最后,“教子以空言,得祚果不良”两句批判了当时教育上的虚伪。诗人认为这种只注重于口头教诲,而缺乏实质内容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不佳的。这也反映出王安石对于教育改革的深切关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君主的追求、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以及对于教育内容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泊舟姑苏

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

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法云

法云但见脊,细路埋桑麻。

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于草。

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

形式: 古风

虎图

壮哉非罴亦非貙,目光夹镜当坐隅。

横行妥尾不畏逐,顾盼欲去仍踌躇。

卒然我见心为动,熟视稍稍摩其须。

固知画者巧为此,此物安肯来庭除。

想当槃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神闲意定始一扫,功与造化论锱铢。

悲风飒飒吹黄芦,上有寒雀惊相呼。

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俛噣如哺雏。

山墙野壁黄昏后,冯妇遥看亦下车。

形式: 古风

试茗泉

此泉地何偏,陆羽曾未阅。

坻沙光散射,窦乳甘潜泄。

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但有梦中人,相随掬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