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我病卧渭北,君老谪巴东。

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

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

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

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

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衮服相天下,傥来非我通。

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

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

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病倒在渭水之北,你年老被贬到巴东。
互相悲叹一声,我们都薄命相仿。
感叹之后又自我嘲笑,嘲笑叹息还未完。
后来的心嘲笑先前的想法,所见为何如此迷茫。
人生在世如同鸿毛在风中,
有时飘向青云之上,有时落在泥泞之中。
衮服(高位)统治天下,偶然的成功并非我所能通达。
布衣(平民)委身于草莽,偶尔的离去并非我处于困窘。
外界的事物不可必定,内心的情感需要自我排空。
不要让忧郁的情绪,停留胸怀之中。

注释

我:诗人自己。
病卧:因病躺下。
渭北:渭水以北的地方。
君:朋友。
谪:被贬。
巴东:古代地名,今四川东部。
相:辅佐, 统治。
一长叹:深深地叹息。
薄命:命运不好。
还:然后。
自哂:自我嘲笑。
哂叹:嘲笑和叹息。
两未终:两种情绪都没有结束。
后心:后来的想法。
诮:责备, 嘲笑。
前意:以前的想法。
迷蒙:模糊不清, 迷茫。
大块:大地。
如鸿毛在风:比喻生活无常,命运不定。
或:有的时候。
衮服:古代天子或诸侯的礼服,这里代指高位。
傥来:偶然得来。
布衣:平民百姓。
委:委身, 屈就。
草莽:草野, 指民间。
偶去:偶然离开。
非吾穷:不是我处于困境。
外物:外部环境, 外界的事物。
不可必:不能肯定, 不可预料。
中怀:内心的情感。
须自空:需要自我排空, 心境要空灵。
怏怏气:不快的情绪。
留滞:停留。
心胸:胸怀, 心境。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我病卧渭北,君老谪巴东”两句,通过远方的分离强调了彼此的不易和相思之苦。“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则表达了对共同命运的哀伤和感同身受。接着“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显示了诗人在悲伤与自嘲之间的矛盾心理。

“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往选择的反思和困惑。"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则用鲜明的比喻来描绘人生的脆弱与无常。"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更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多变。

"衮服相天下,傥来非我通"和"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两句,通过对比官员与平民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变化的看法,以及内心的超然物外。

最后“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则是诗人的哲理思考,主张内心的淡泊明志,不为外界所困扰。这一思想与古代道家和佛家的修身养性之法不谋而合。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深沉的情感和哲理,充分展现了白居易擅长的平易近人与情感真挚的风格。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除官去未间

除官去未间,半月恣游讨。

朝寻霞外寺,暮宿波上岛。

新树少于松,平湖半连草。

跻攀有次第,赏玩无昏早。

有时骑马醉,兀兀冥天造。

穷通与生死,其奈吾怀抱。

江山信为美,齿发行将老。

在郡诚未厌,归乡去亦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

去年十月半,君来过浙东。

今年五月尽,我发向关中。

两乡默默心相别,一水盈盈路不通。

从此津人应省事,寂寥无复递诗筒。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食后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食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