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曲水飞觞迹渐陈,山中花木几回春。
风流内史归何处,空使今人忆古人。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兰亭怀古(其一)》描绘了一幅曲水流觞、岁月流转的场景。"曲水飞觞迹渐陈",形象地展现了古人聚会饮酒、赋诗作乐的情景,酒杯随流水而行,痕迹渐渐淡去,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山中花木几回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更迭,山中的花草经历了多个春天的轮回,寓意人事如梦,世事无常。
"风流内史归何处"中的"风流内史"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士,这里暗指兰亭集会的风流人物,他们已经不在,只剩下后人对他们的怀念。最后一句"空使今人忆古人"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感慨,感叹如今只能徒然怀念那些已故的风流人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兰亭怀古为题材,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事代谢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先贤才子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祓禊亭中自渐低,昔人行处草萋萋。
多情最是山阴鸟,啼向春风满会稽。
蜀鸟啼来口血深,染成花萼满空林。
芳魂不逐风吹散,还向天涯醉客心。
白云深处磬声微,祗树林幽映竹扉。
几度月明禅榻夜,洞?溪鹤也忘机。
一别青山音问稀,白云流水思依依。
不知老鹤巢边树,几度开花几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