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边久下紫泥书,日日东津望使车。
最爱小儿骑竹马,也随迓吏过桐庐。
良民吐气心方快,宿弊盘根力为锄。
祗恐声名满朝著,春坊宾客又新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告别家乡,前往新任所在建德的场景。开篇“天边久下紫泥书”,通过对远方天际落下的紫色尘土(古代信使传递文件时常会扬起尘土)的描写,设置了离别的氛围。紧接着,“日日东津望使车”表达了对远去使者行踪的关注和期待。
诗人随后转向家庭生活,“最爱小儿骑竹马”,这是对即将离开家中、尤其是年幼孩子的一种不舍。在古代,竹马常作为儿童游戏的工具,此处则寄寓了父母对孩子的深情与不舍。接着“也随迓吏过桐庐”则表明连小孩都能感受到家人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
“良民吐气心方快,宿弊盘根力为锄”这两句描绘了人民对官员变动的关注以及他们对于新任官员能够革除旧弊、带来好转的希望。这里,“良民”指的是善良的百姓,他们期待着新的开始;“宿弊”则是比喻那些陈旧的坏习惯或不公正之事。
最后两句,“祗恐声名满朝著,春坊宾客又新除”,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官员担心其声名狼藉,以及对于那些频繁更迭的官员和来往的宾客可能带来的混乱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传递出离别之情、家国之思以及对未来变化的关切。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先朝日近侍明光,步武骎骎政事堂。
玉宇承恩沾湛露,金渊遗爱托甘棠。
江山此去分风月,门户从来凛雪霜。
虎兕枭狐宜敛迹,丈夫原不畏豪强。
薄葺田园溧泽边,乡心常梦蜀山川。
梨花知几逢寒食,麦饭谁能洒墓田。
矍铄老翁轻客路,扶携稚子上江船。
东还莫为亲朋恋,自古云安有杜鹃。
风雪飘萧季子裘,大江西溯过荆州。
浑家无计归葱肆,岁晚何人付麦舟。
长子应门宽后虑,轻帆入峡及春游。
明年归趁梅花发,共醉䲔仙旧酒楼。
满城风日酿轻霜,昨夜东篱菊尽黄。
正月自非添一闰,此花安得及重阳。
新鸿远到愁无信,螃蟹中虚怕有芒。
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